人的神色同样收入眼底,心头暗笑,多半是起着旁念。
贾母面色顿了下,笑道:“这是好事儿,珩哥儿呢,这时候怎么还没回来?”
不用想,定是珩哥儿从背后使了力。
贾政点了点头,感慨道:“秦老先生在工部这般多年,不论是资历、还是才具,都已足够,说来,儿子也觉得秦老先生为一司郎中有些屈才,如今迁为工部侍郎,也算是人尽其用,苦尽甘来了。”
这时,贾母忽而问道:“政儿,你上次不是说,工部这次缺着两位堂官儿?应该还有着一个空缺?”
这似是随口一问,其实暗藏玄机。
王夫人闻言,就是支棱起耳朵,但面上不动声色,留意着另外一位侍郎人选。
只听贾政说道:“这次宫里说,赵尚书回部理事,工部左侍郎就不必实缺儿,宁缺母滥,应是等再有合适人选,再行补缺儿。”
王夫人闻言,心头惊讶之余,心思不由再次活泛起来。
老爷在工部这么多年,如果等一年半载,直接调任工部为三品官儿,应该也可以吧?
贾母余光将王夫人的神色变化收入眼底,故意说道:“政儿,这侍郎官儿究竟是怎么选着?你先前的员外郎,难道也没有机会?”
贾政皱眉道:“母亲,这是一部部堂,天下瞩目,儿子先前只为员外郎,何德何能?如是传扬出去,只怕儿子要被同僚嗤笑痴人说梦。”
王夫人:“???”
老爷这是在说她痴人说梦?
贾母笑了笑,道:“我想着也是这个理儿,这正五品升正三品,连跨着好几级,想来都极为难得了,如是从五品……想来更是难如登天了。”
她方才不故意问着,有些人就会起着旁意,心头不甘,再得了搬弄是非的长舌妇调唆着,闹得家宅不宁,再起风波。
贾母想着“长舌妇”,不由瞥了一眼王义媳妇儿,却见其低下螓首,粉面若有所思。
贾政点了点头,解释道:“母亲,这次廷推都是文臣推举,是都察院的许总宪还有工部的赵尚书都举荐着秦老先生,还有内阁的几位阁臣一起举荐着,子玉是武官儿,甚至都没有旁听。”
等下,他也要和子玉商议商议,这里究竟是有着什么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