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二两娘子 第248节(1 / 2)

这些年他一直在找。

皇家知道了自然也想找回来认祖归宗。

可是又没什么明显胎记。

实物凭证的话, 三岁的娃娃身上能留得住什么好东西?

事关皇家子嗣, 虽然是外室生的、又只是个女儿,可穆王再没别的孩子了。

这一滴血脉就尤为珍贵了。

但是没有根据也是不能乱认的, 总得查证清楚了。

不过太后心底倒是待沈寄多了一分亲切。

之后的问话就带了份疼惜, 听到沈寄说起从小卖身魏家做丫头, 满脸的不忍。

沈寄自然感受到了, 不过想了想归之于太后念佛、信佛, 悲天悯人。

听到这些自然是要不忍一下的。

而且这些老佛爷都是这样的。

看《还珠格格》里头的老佛爷就知道。

满嘴的菩萨心肠, 可是赐死人的时候也不带半点犹豫的。

于是她依然小心谨慎的回答着太后的询问。

只是有点奇怪太后怎么对她小时候的事这么感兴趣。

难道因为她够惨,所以听了讲了这么悲悯一下表现自己的慈悲?

听说沈寄八岁以前的事都忘完了。

太后诧异,怎么可能八岁了还不记事?

“嗯,臣妇那时候跪地卖身葬父, 饿晕了摔下去磕着头。后来醒了就什么都不记得了。”

沈寄面不改色的撒谎。

反正当时的事也只有魏大娘知道。

她之前就这么跟魏大娘解释过, 后者当时也没留意。

这话说的次数多了,魏大娘也就说她当时头是磕到了,要不怎么什么都忘了呢?

太后想了一下, 九年前, 河南确实闹过一次很大的饥荒。

而沈寄什么都不记得, 就只有一个当时的同村人, 在魏大娘买薄棺时说了一下她爹叫沈二牛。

其他什么讯息都没有留下就离开了。

因为当时魏大娘根本就不关心也没有多问。

所以沈寄到底是不是那个沈二牛的亲生女儿, 也无从查证。

满河南去找一个九年前带着女儿逃难的、叫沈二牛的农夫, 也跟大海捞针一般。

那时候十室九空, 很多村子都没活人了。

又没有具体地址要找到很难。

沈寄也说了,魏楹当官后一直在帮着她找, 可是也没找到她老家到底是河南哪里。

这么一说就说了大半个时辰,竟和之前那些老诰命相当了。

不过旁边的王嬷嬷也没有提醒。

太后问了这么多,她也听出来了。

太后这是有些疑心这是穆王的遗孤呢。

只是穆王也是自己看着长大的。说像吧,还真不大像。

要说不像吧,好像眉眼间又有那么一点像。

太后本意不过是见一见、说两句话就打发出去。

见到王嬷嬷不露痕迹的瞥了眼钟漏,也就明白她的意思了。

“你可会写字?”

沈寄点头,“太后,臣妇会。”

“那写来哀家瞧瞧。”

“是。”

宫人摆上文房四宝,沈寄挥笔写了‘风调雨顺’四字。

宫女拿过去给太后看,太后惊讶的看了一眼,“没想到你小小年纪,又一直在操劳家计,居然也把字练得这样好!是你夫婿教的?”

沈寄点点头,没有详细解释。

她也觉得太后召见自己的时辰有些长了。

反常即妖啊,这是怎么回事?

太后便命沈寄回家后给自己抄写佛经。

指定了抄哪些,抄好了再送到宫里来。

沈寄一一拿笔记下。

太后又赏了不少的东西,才命她告辞。

沈寄还要往贵妃处去。

太后赏的东西自有人拿去记档,然后送到宫门处相关机构。

回头她自己出宫的时候去领就好了。

“这魏夫人的童年这么凄惨,听着让人伤心。”王嬷嬷在沈寄告退出去后轻声感概。

太后笑笑,“世人多悲苦,她也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不过这孩子现在的样子,倒是看不出来是那么个过往。瞧着不比那些大家子养出来的女儿差。”

如果真的是金枝玉叶却这个样子长大,确实是可怜了些。

“太后,这个样子的成长经历,还能带了这么一份贵气,那会不会真的是穆王遗孤?”王嬷嬷揣测道。

太后合上眼道:“这个没有证据可不能乱说,皇家血脉绝不容混淆。不过,让人依着她方才说的查一查吧。这事,就交给豫儿去办好了。”

贵妃对于沈寄在太后那里足足呆了近一个时辰,也有些诧异。

太后晚年好静,很少留人留这么久的。

除非是长公主回宫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