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大街啊,那上朝可就近便了。
“六百两一年。”
沈寄疑惑道:“你们的俸禄虽然不高,但是外水跟福利一向还算可以的。还有祖上传下来的房子,他怎么就弄到这个地步了呢?”
魏楹笑笑,翰林院虽然还过得去,但毕竟是清水衙门啊。
哪里能跟真正掌实权的衙门比?
不过这些官场黑幕还是不要多说了。
“他祖上传下来不少营生,可这几代人才终于又出了他这个翰林院编修。供几代读书人的举业也颇耗费银子。而且满门书生,也不大懂得生计。渐渐的,那些产业就都易主了。只剩下祖传的宅子还在。可是他一口气娶了一妻三妾。几房妻妾争相攀比做衣服、买首饰,结果就入不敷出欠债了。”
沈寄意味深长的‘哦’了一声。
魏楹失笑,这是告诉他娶多了妻妾就是这个下场呢。
魏大娘看到魏楹被沈寄吃得死死的样子,心头还是不舒服。
站了起来道:“我先回去了。”
“姨娘慢走,明儿过来陪我和魏大哥一起吃寿面吧。顾妈妈你送一送。”
沈寄也知道她是看不顺眼自己没有以夫为天,便没有多留。
绣坊开张半个月了,生意说不上好,但也还过得去,
目前卖得好的大都是成衣,还有身上的香囊手绢这类小配饰。
新娘的喜服就只接了两身。
不过等到客人婚礼过后,应该能有个起色。
照这么下去,至少不会亏本,就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了。
沈寄便没有多过问,都交给了派去的赵掌柜的。
那也是洪总管推荐的人,沈寄相信他的眼光。
魏楹说道:“二十那天我带你去看看那屋子吧。老柳吆喝了一阵子,但是旁人都怕他又没有营生到时候还不上银子。而且有家业的大都有自家的屋子,没家业的住得远些或者是住到咱们从前住过的那片也可以省些银钱,便没什么人问津。”
“嗯。”
十七的下午,魏楹早早就下衙回来了。
沈寄抬了凳子兴致勃勃的坐在一边指导他揉面,只留了个烧火的小丫头在一旁烧火。
魏楹加水和面,一开始当然不是多了就是少了。
沈寄乐得看他狼狈一回,替他挽了袖子看着。
一开始就笑嘻嘻的在旁边不出声。
魏楹手指上全是面坨坨,看她饶有兴致的用两手的拇指食指比了个方框(模仿照相)不明所以。
但看她的表情也看得出来是在笑他。
便道:“一会儿姨娘过来了,顾妈妈拖不住她多久。看她又絮叨你!”
沈寄对魏大娘从小就有些怵,而且不是什么纳妾娶通房的事,她也不愿意跟她顶上。
于是迅速过来现场指点。
魏楹渐渐得了要领,一把力气用出来。
沈寄又开始捣乱,欺负他两手不空,用手指蘸了面粉把他抹成了一个小白脸。
反正魏大娘要进来,外头丫头们肯定会报讯的,不怕被她看到。
魏楹瞪她一眼,“简直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欠收拾!”
最后揉好了,就洗了手跟脸,坐到一边看沈寄继续下面的动作。
沈寄估摸着时间将饧好的面放在案上,搓成三根粗细均匀长条。
然后盘入油盘内,等水沸开便下锅去煮。
很快三碗高汤长寿面就做得了。
没有复杂的配料,只用了简单的盐麻油等。再撒上葱花,味道相当的醇厚。
魏大娘被顾妈妈拉去看绣样了。
这会儿出来正赶上面端上来,一闻味道就知道是沈寄亲手做的。
沈寄先放了一碗到魏大娘身前,然后再摆到魏楹面前一碗,最后是自己。
屋里没有旁人伺候,这种时候算是忆苦思甜吧。
那几年最难熬的时候只有他们三人相依为命,这份情谊是旁人比不了的。
所谓规矩,今天也自然破例了。
总不至于他们坐桌子让魏大娘坐到矮一些的地方去。
吃寿面不能咬断,三人低头吃起来便没个停。
还是魏楹先吃完,“好吃!”
魏大娘第二个放下筷子,“嗯,是很好吃!”
沈寄便笑得眉眼弯弯的。
晚上躺在床上,沈寄问道:“哎,你不是一向讲究君子远庖厨么,这回怎么会肯那么爽快就答应下厨揉面的?”
“你为我做了那么多,就只有这么一个简单的生日愿望而已。”魏楹在被子里伸小拇指勾住她的。
过了两天,崔大孝跑来告诉沈寄说胡少当家的到京城了。
沈寄纳闷,他怎么这个时候跑来?
如果说是来看看京城的生意门路,顺道祝贺魏楹生辰应该前几日就到了才对。
结果听说胡胖子半道遇到劫道的,差点就把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