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带着五千匹马与军粮来汉朝谢罪。】
【刘彻:……】
刘彻现在知道秦念为什么讥讽杨仆荀彘二人了。
杨仆溃败、荀彘进攻无果,卫右渠都愿意献马投降。
可见这两将军不需要进攻,只需陈兵边境,就足以恐吓朝鲜。
但他们不仅冒进,还一个溃败一个被堵在浿水!
果然是丢人现眼!
………
刘弗陵有点不忍看天幕。
他知道这后面还有更“丢人现眼”的事迹。
【秦念:但你派的汉使卫山是个奇才。人家太子带着一万手持兵器的民众要渡过浿水时,他和荀彘怀疑朝鲜人叛变,要求他们不要携带武器。】
【秦念:朝鲜太子则怀疑这俩是要骗他过去杀他,带着民众回去,不投降了。】
【刘彻:呵。】
没错,刘彻气笑了。
一万带兵器的朝鲜人要渡过浿水,卫山和荀彘居然不让他们过来?
哪怕是把人骗过来半渡而击,刘彻都当荀彘有点脑子。
浿水之战,朝鲜为守势,荀彘被堵在此处是因为渡河之战易守难攻。
一万朝鲜人渡河过来,就算是叛变,荀彘做好准备的情况下,难道还无法围而歼之吗?
【秦念:于是卫山回到长安就被你杀了。】
【刘彻:当诛。】
相比车令和涉何,卫山这个汉使蠢得出奇。
刘彻只觉自此以后,再无人愿意认领“奇才”一词。
欲要投降归顺的朝鲜,经过卫山的出使,竟是变成了负隅顽抗!
此等“奇才”,古所罕见。
【秦念:接下来荀彘总算攻破朝鲜的军队,渡过浿水直抵王险城西北,杨仆则于城南与荀彘会师共同攻城,几个月都没打下来。】
【秦念:因为他俩还在各打各的。】
【刘彻:他们不是已经会师了吗?】
【秦念:如会。会师了,但没完全会。】
刘彻只觉额角抽疼。
秦念的用词习惯虽与现今不同,但不难看出他说的是这两将军虽然会师,但并没有协同作战。
这都什么将领?
相比他们,李广利竟然都显得没那么无能了。
【秦念:杨仆先前溃败,士气不振,他就一心想招降朝鲜,和朝鲜的大臣暗中联系,只是还没有商谈出结果。荀彘之前打了胜仗,就竭力攻城,屡次联系杨仆一起进攻,但杨仆不愿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