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这是香江,林家的药店够赚钱了,所以内部装了两台空调,正不断吐出冷气,工作环境不算恶劣。
林杜仲眼尖,看到不远处的小弟,马上就跳下桌子,让一个伙计替代他指挥排队。
“七仔,你回来了呀。”
林三七看着眼前这个笑容真诚了很多的二哥,心中也不禁感慨道:果然是穷生奸计,富长良心。
以前在北平城时,这位二哥整天想着怎么沾便宜,小气得像个葛朗台,做事非常自私自利,这也是林三七很反感这位兄长的原因。
但到了香江后,开始不愁吃喝,又能固定从医馆拿一笔钱,这位二哥开始也转性了。
不说改过自新吧,至少做事都是井井有条,说明工作能力还是有的,到底还是林苦参大夫的崽。
“二哥,辛苦了,员工们在店里有空调,你这个经理却在大马路上晒太阳。”
林杜仲嘿嘿笑了两声,随意道:
“现在我可是岭南堂药店的门市部经理,手下管着二十多号人,大小也是个官了,当然要把事情做好了。小弟你放心,有我在,员工们偷不了懒。”
林三七心想,得,这位二哥依然有些官迷。
看现场这架式,药店里的员工想偷懒都没机会呀,动作稍微慢点就会被买药的消费者责骂。
“二哥,现在每日的销量怎么样?产能上有没有问题?”
林杜仲心里有一本账,这时候一拍胸脯道:
“每天我们从荔枝窝拿来的药品,全部都销售一空,比如销量第一的断血流,每日销量是1000粒。
小弟我跟你说,断血流现在不但是香江社团打架火拼时必备良药,同时已经在为了全港,甚至整个东南亚妇产科都要准备的药品。
以前香江人嫁女,都会嫁送几根花胶,就是害怕在生小孩的时候大出血用。现在香江人出嫁,嫁妆里面一定有一盒‘断血流’,就是防备急救用的。
还有那个片仔癀一天的销量也是1000粒,这个目前已经成为香江和整个东南亚华人必备的滋补品,尤其是经常应酬的人,酒前一定要服用一粒。
销量第三的是嗷嗷叫,这个一天供应量是800粒,本来这个销量应该是最大的,但是目前原材料不够。
哇小弟,我告诉你,嗷嗷叫可是好药啊,我们隔壁的砵兰街、上海街的楼凤们非常聪明,我们卖20港币一粒,她们卖给客人是50元一粒。
我丢,这些女人比我们赚得还多,我正在想要不要提高售价呢。
至于安宫牛黄丸,这个目前一天的销量是500粒。
噢对了,已经有西医医院在跟我们协商,想跟我们合作,用于脑外科的什么脑复苏治疗,我暂时没答应。
这些药加起来,一天的营业额固定在61000元,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每天营业结束,我们都会将钱当天存到旁边的汇丰银行里,所有账目我全部都交给了三弟妹。小弟你放心,有哥哥人,没人能贪一分钱。”
林三七心算了一下,一天6万,一个月差不多是180万,一年也就两千万。
1963年的2000万,绝对是一个大数目了,股票交易市场里的绝大多数公司的营业额都达不到这个数目。
此时九龙的房产,一平米也就300元而已。
但林三七却并不满意,以前用饥饿营销是因为岭南堂初来乍到,没有名气,不得不想一些歪招。
现在岭南堂的名气打出来了,那就没必要再扣扣索索了,必须要趁岭南堂已经成为整个东南亚一块响当当的牌子,迅速扩张开去。
“二哥,当初我让六叔和中介公司在香江市区收购一些店铺物业,现在怎么样了?”
林二叔有些尴尬道:
“这个我就不大清楚了,老爸不让我多管药店以外的事情,涉及到财务的事情,你最好问三弟妹或者老爸。”
林三七差点噗嗤一声笑出来,赶紧挥了挥手:
“二哥,那你先去忙吧,我去见见老爸。”
林杜仲也不以为意,他知道这是老爸信不过他,但他也有自知之明。
现在他当岭南堂药店经理,一个月薪水达到了5000元,比起当年在首都中医院当针灸师时一个月32元的工资,林杜仲已经非常满足了。
而且他还有岭南堂医馆的分红。
林苦参之前有过承诺,医馆每年的分红,他拿两份,林红参、林苦参、三个儿子各拿一份,也就意味着他林杜仲能拿医馆的14分红。
林家人自己知道林家事,14的分红,对内地人来说,也是一笔天文数字了。
林杜仲看了一下医馆门口长长的队伍,已经在幻想自己年底分到多少钱,觉得日子太有盼头了。
林三七走进医馆里,发现此时的中医馆并不比药店清闲。
光是在大堂里的导医就有5个。
中医馆的导医全部都是学徒担当的,具有一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