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426节(2 / 3)

人多眼杂。”

林五叔又点了点地图的右上角,有一个类似半岛一样凸出的地方。

“还有一个地点就比较远了,叫荔枝窝,这是新界东边,靠近大鹏湾的地方。北边是沙头角,离大陆只有几公里远,方圆10公里内没有一户人家,孤零零的。

这里原来有一个度假酒店,但因为地点太偏僻,客流量远远不足,所以准备转让了。我去实地考察过一次,酒店容纳两三千人没问题,原来的会议厅宴会厅什么的都可以改造成药厂。”

林三七看到这个地方,顿时眼睛一亮。

因为这个叫荔枝窝的地方,其实离后世的深圳盐田港非常近,直线距离不超过5公里。

“五叔,这地方是沙头角吧?”

著名的“中英街”就是沙头角,所以林三七印象特别深刻。

“对,沙头角在这边,不过跟荔枝窝中间隔一个海湾,需要绕道麻雀岭。”

“五叔六叔,明天我们去这两处地点实地看一下,再决定买哪一个。”

“行!”

第478章 死后能够盖国旗

第二天,林五叔开出一辆小面包,载着林三七和林六叔就往荃湾跑去。

林三七看着熟练驾驶汽车的五叔打趣道:

“哟,五叔,够潮的,来香江没多久都会开车了?”

林五叔得意道:

“这算啥?我解放前就会开车了好不好,当初你爸的小汽车我可是专职司机,就这破面包,还不够我发挥的呢。”

林三七看向了窗外,虽然仅仅是1961年,但香江已经高度繁荣了,马路上汽车来往不断,非常热闹。

林六叔在一边介绍道:

“七仔,你看左边,这边全部都是码头,是香江最主要的货运码头。你再看右边,这里全都是工厂,工人有部份是香江本土人,至少有一半是逃港者。”

林三七心想,逃港者想在这个金钱至上的弹丸小城生存那也是相当不容易,每天做牛做马十几个小时,全年无休,这才造就了香江的繁华。

1950年香江人口数量是236万;到1960年,香江人口到了301万。后来经过二十年,1979年,香港人口达到500万。

不是香江人会生,而是这个人口增长大多数靠的是内地逃港者,而且几乎都是青壮年劳动力。

香江六七十年代吃的人口红利,其实也是变相的大陆的红利。

那些逃港者什么活都愿意干,再苦再累也不怕,一天16小时都能接受,只有一个要求,不要饿死。

这批人中少部分人功成名就,但大部分人都是贫困而死,十分可怜。

汽车沿着海边开了一段路,一头就开进了山区。

香江境内80都是山区,所以山非常多,车道也很窄。

平原少就造成了地价超贵,成了稀缺资源,于是很多人就把主意打到了山上。

比如香江真正有钱人就住在太平山顶,但那是风水宝地。

其他还有大量企业学校也建在各种各样的山上,就是为了节约土地成本。

林三七他们今天去的第一站,就是位于莲花山半山腰的私立汪国乾商业专科学校。

汽车在山区开了半个小时,转来转去,终于在林三七晕车之前转到了这座半山腰的学校。

已经有校董在学校门口等着了,双方见面握手后,开始参观起学校来。

学校无论是面积还是地理位置林三七都挺满意,但是当他站在校舍5楼的时候,发现不远处就有一个建筑屋顶。

林三七指了指那个地方问道:“校董,那边是……”

“噢,那边是一个老人疗养院啦。”

“你们不是说离最近的邻居也有3公里路吗?”

“林生,的确是3公里,你现在可以叫辆计程车来计算一下。”

林三七懂了,如果开车的确是3公里,因为山路是绕来绕去的,但是你要算直线距离,顶多就是500米的样子。

岭南堂药厂是要安排退伍兵进来的,平时也要训练。

当兵的训练起来,都是嘿嘿哈哈嚯嚯喊口号的,跑步的时候可能还要唱唱革命歌曲,非常折腾。

旁边就是一个养老院,到时不被投诉才怪呢。

如果被有心人发现这里是一个大陆军营,哪怕仅仅是怀疑,只要港鹰政府眼睛不瞎,那这批人就肯定被遣返回内地,在荃湾这个地方逃都没地方逃。

所以莲花山这地方并不符合林三七的要求。

林家人连讨价还价都没做,直接开着车就跑路了。

林五叔一边小心开着车,一边提醒道:

“七仔,我们就去荔枝窝看看,那地方比较远,开车过去都要一个多小时,几乎是横穿整个香江。”

林三七想到了一个棒子国笑话。

说一个南韩人来华国工作,说准备周末2天时间绕华国一圈旅游,上午北平,下午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