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而且更有用。
人的思维天生具备惰性,自由发言的时候,很多时候会寄希望于别人,自己懒得动脑,但这样挨个点名,逼着每个人都要去思考,然后说点什么。
这一过程中,说不定就能有灵感,又或者有些哪怕敷衍性质的发言,都可能带给其他人灵感。
只是今天的效果并不是太好。
虽然后面一个小时大家提出了许多种方法,但潘敬元很清楚,这些方法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去验证。
当然面对一个新问题,都已经打算开香槟的众人会有短暂的迷茫期也是正常的。起码潘敬元相信,少则一、两个月,多则一、两年,在丹尼斯的带领下,他们肯定能最终解决乔喻提出的问题。
时间跨度有点大,但数学有时候真就跟旁边那些搞化学、搞材料学的差不多,很看运气。或者说科研也有一定玄学的成分在里面。
诸多影响世界发展的科学突破,都来源于意外又或者灵感的突然闪现。
前者多出现应用,后者则适用数学。
最出名的大概就是青霉素的发现。亚历山大·弗莱明本来只是想培养一些细菌,谁知道操作不当导致培养皿被霉菌污染,然后通过观察发现霉菌周围的细菌全部被杀死,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款抗生素被发现,医学界从此开始了抗生素时代。
要知道青霉素刚被发现的时候,真就如同玄幻中描述的灵丹妙药。放以前死亡率极高的细菌性肺炎、伤口感染,自从有了这种抗生素之后,才将死亡率降低。
数学其实也一样,也许只是午睡起床后的灵感一闪,也许就能解决一个难题。当然这可能找不出什么实例,因为这种事很唯心,大都源自于那些天才数学家自己的口述,外人很难分辨究竟是不是在吹牛逼。
比如潘敬元暂时就没享受过突然来了灵感然后顿悟,因为每次他的突破,都是脚踏实地的学习,然后水到渠成的发现。但他相信这个,是因为亲眼见识过。
而且就在他的旁边,某个小子突然大吼一声“有了”,然后便被请到讲台上挥斥方遒的时候,他便确信了这种数学上的顿悟是必然存在的。
……
在会议即将结束的时候,潘敬元突然收到了一条私聊消息。
是的,zoo还支持视频会议中的私聊功能,当然这也依赖于会议主持人设置的聊天权限。不过丹尼斯作为会议召集者,从来不会限制团队的私聊功能。方便大家私聊沟通。
消息是弗兰克发来的。
说实话,潘敬元跟这位弗兰克教授私交很一般,平日里并没有太多的交流,会议中对方专门找他私聊印象中都是第一次。
虽然团队里就他们两个人来自华夏,在团队其他人看来,两人的关系应该很好才对。但两人的关系显然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好,有时候潘敬元都觉得奇怪,他为什么会对弗兰克教授不太感冒。
最后大概只能归结为君子之交淡如水吧。
“潘教授,早上给你发了封邮件,那个时候你可能已经睡了。我主要就是想向你打听一下那个乔喻的情况。”
“哦,您想了解些什么?”
“要不潘教授你先看看邮件,等会会议之后我再给你打个电话,你看方便吗?”
“可以。”
……
潘敬元没有多想。
视频会议也是会议,会议过程中私聊,的确可能错过其他人的发言。不过现在基本上已经是垃圾时间了。该说的大家基本上都已经说完了,现在就是丹尼斯在给众人打气。
说实话,潘敬元一直觉得自家这位导师哪里都不错,就是稍微啰嗦了点,嘴巴有点多,大喇叭属性点满。
所以每次开会最后十几分钟都属于垃圾时间,但鉴于丹尼斯在这个领域的权威性,没人指出这一点点小毛病。
毕竟人无完人。
但最后这些时间,大概也没谁认真去听这导师鼓舞斗志那些话。说实话,都是成年人了,自然知道接下来该干些什么。而且数学研究自有其特殊性。
潘敬元打开了邮箱,在未读邮件里找到了弗兰克教授的邮件,点开看了看。
没什么特别值得关注的东西,主要就是询问了一些关于乔喻的情况。最让潘敬元无语的是,这家伙竟然还问乔喻有没有听说过他,是否愿意去伯克利留学就过分了。
还好只是跟他私发邮件,这要是让袁老知道了,大概会喷他一脸。
乔喻这样的学生谁不想要,甚至都不需要多费心,丢那里自然生长未来成就都不可限量。
田言真o时候就直接下手把乔喻骗到了燕北大学,都让袁老爷子郁郁了好一阵子。这家伙想让乔喻去伯克利给他当学生,纯属做梦。
当然这些话也就是脑子里想想。随手关了邮件,丹尼斯的发言也差不多到了尾声。
“对了,我跟舒尔茨教授通了电话,他说已经向下个月举办的国际代数几何会议组委会提了建议,会邀请乔喻参加这次会议,并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