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走路还是得专心。
她心有余悸地庆幸自己没有在大庭广众之下摔个狗吃屎,又连声道谢。
“没事。”
俞承浩淡淡应了一声,收回手,转身继续往前走。
这一次,他的脚步明显慢了些。
人群依旧嘈杂,脚步声和交谈声混杂在一起,但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香气。
是一种清爽的味道。
象是薄荷味的洗发水。
他想着,目光微垂。
等二人终于抵达座位,商谈会也正式开始了。
主持人在台上介绍着与会的嘉宾教授,礼堂里的灯光已经调暗,只留下舞台前的聚光灯洒在台上。
台下座位排得满满当当,学生们大多安静了下来,偶尔还有低声细语的讨论声隐约传来。
因为学校是首尔市内排名靠前的公立高中,对于高三考生的升学率一向颇为重视,因此这次商谈会邀请的嘉宾也是重量级人物。
包括延世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教授、成均馆大学的招生办负责人,以及一位正在首尔大学工科学院就读的优秀校友。无论是从学校声望、学科领域,还是嘉宾构成来看,这场讲座的规格都可谓用心良苦,覆盖全面。
“不是说早就准备好了嘛,怎么才来?”
趁着介绍环节尚未结束,夏青压低声音向lia问道。
“临时决定多录一遍deo,就耽误了,迟到的也不止我一个嘛。”lia同样轻声回答。
“你说小俞吗?”夏青挑了挑眉毛,有些惊讶。
自从几次在图书馆一起学习之后,夏青便开始这么叫他,而他本人倒也没有表示不悦。
lia对夏青这类处理人际关系的天赋向来尊敬。
“对啊,我们不是一起进来的幺?”lia朝身旁另一侧瞥了一眼。俞承浩此时正神色专注地看着台上,似乎并未注意她们的窃窃私语。
“他来了一会儿了,刚刚说要’出去一趟‘,然后才和你前后脚进来的。”夏青低声更正。
她猜测,可能是眼看讲座快开始了lia还没来,他便主动出去接人,只是嘴上不肯明说。
但她也没敢贸然点破。
毕竟那位虽然看着温和,但骨子里却是个不爱显露情绪的人。
虽说如今大家熟络不少,可在这种事上,她还是敏锐地察觉到不能乱开玩笑的界限。
于是她识趣地吞下了后半句话,没说自己的猜测。
“这样。”lia点点头。
台上嘉宾已经开始发言。
舞台上的灯光缓缓转动,lia和夏青也各自收敛神思,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在讲座上。
此时天色已彻底暗了下来,街道的霓虹灯透过礼堂高高的玻璃窗,投下一层微弱的光晕。
偶尔有几片银杏叶被风卷起,擦过窗外玻璃,又悄无声息地落下。
第41章
“社会科学其实是在研究人的存在以及人类社会的运行方式。你可以理解为,我们在试图理解’人是什么‘,’人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一个社会是怎么组织起来的‘,还有’这个世界的问题能不能被解决‘。”
“比如社会学会研究:为什么在同一座城市里,不同群体的生活方式差异那么大;政治学会研究:民主制度是怎么演变的,以及它为什么重要;国际关系会关注:国际冲突背后的结构性原因。”
“如果你对人、社会、政治、文化这些东西感兴趣,经常会忍不住追问’为什么‘,或者你喜欢阅读新闻、观察他人,那你可能就适合社会科学。”
“学社会科学,不代表未来只能当公务员或记者。其实无论是企业企划、政策分析、市场研究、非营利组织,甚至创意行业,都非常需要社会科学的思维和逻辑。”
“社会科学强调的是’提问‘和’思辨‘。你不需要一开始就有答案,但要习惯不断反思和讨论。我们希望你能养成一种能看清表象、挖掘逻辑的能力。”
商谈会会程已过半,嘉宾中压轴发言的,是来自延世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的郑教授。
lia认真做着笔记,神色专注。
会上对各个学科都有或详细或简略的介绍,而工科与社会科学的篇幅尤其被着重安排。
每位发言的教授都带着各自对学科的热情,而这种热情也确实感染了现场的学生,激发了他们对未来所学领域的好奇与想象。
lia也一样。
在这之前,她只是模模糊糊地感觉自己偏好文科类学科,却说不出具体理由。甚至因为在理科上也不差,这种倾向反倒显得不够坚定。
可当教授讲到社会结构、历史因果,甚至哲学中关于人类本质的问题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想要知道更多,不想放过任何一个信息点。
这种感觉和做对一道题目的成就感不一样,它更象是一种连接——一种和更大的世界发生联系的奇妙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