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没来得及松口气,不出半分钟时间,赵时余东倒西翻地拱了拱,另一条腿又搭了上来。
温允没法子,再推,并挪动身体往后,一退再退,实在没地方退了,背都露外面呈悬空状,一会儿累了再挪回去些。
接下来的两三天,温允又倒回原样,偶尔比刚来时还缄默,大多数时候她兀自坐沙发上,有时看电视,有时翻绘本。
绘本是全英文版本,从海市带来的。
赵时余抻长脖子盯瞧,认得26个字母,可单词一个不认识。
你看得懂呀?她指向其中一段,这是故事吗,给我念念呗。
温允不念,以无声拒绝。
赵时余非但觉察不到她的排斥,还上手翻页,看不懂英文,可不影响看画面。绘本看画面就能看懂大半情节了,上面全是童话故事,赵时余看过中文版本的,翻两下当看到白雪公主和魔镜,登时就整明白了。
一页页翻到最后,赵时余真心实意说:你真厉害,看完了都。
温允动作停滞,僵了刹那,随即低垂眼皮拿出另一本绘本摆面前。
赵时余指挥:你放中间些,我也要看。
温允抬了下手指,又放下,捻了捻书页,顺势将绘本挪中间。
这个又是什么?
《rapunzel》。
哎,我没看过耶。
又叫《莴苣姑娘》。
那我看过。
嗯。
赵时余粗神经,始终没发觉温允的情绪变动,直到温允与她和好了,她都没反应过来二人间究竟何时闹了不愉快。
她俩好着呢,只是温允有点怪怪的,她想,可能是在四平县待不惯,念家伤心了吧。
晃眼就要开学了,九月份一到,赵时余该上一年级了,是大孩子了。
温允也一年级了,她的户口转到了这边,今年就得在四平县读了。
这年,入学政策卡得不严格,小地方基本没有必须落户年才能就读的规定,这边只认户口,只要在开学前转了户口进本地,都能读。
温允户口落在了新光路这个片区,依照入学政策的区域划分,她得和赵时余上同一个小学,也是四平县最好的小学。
四平一中附小。
四平县经济发展一般,远比不上大城市,但教育还成,不差,四平一中高中部全省排名靠前,各方面都相当可以。
别家的孩子大多数都不愿意上学,赵时余是少部分例外,她与众不同,喜欢上学,期待上学。
每天去学校,赵时余至少能拿五块钱的零花钱,那还仅是幼儿园阶段,等上了小学,中午在学校吃饭,一天便可以拿二十块,学校一顿午饭便宜的两块,贵的还不到五块,也就是说,上小学后日均可自由支配十五块起,对于赵时余而言,这好比由小康直奔富裕了,发大财了。
那是在08年,四平县很多人一个月工资都不足两千块的时代,小卖部的雪糕均价不超过一块,真知棒才一毛钱,赵时余乐坏了,算来算去,只觉得十五块钱多得不得了,怎么都花不完。
日盼夜盼,到了开学那天,赵时余五点多就爬起床,飞快跑到吴云芬跟前,两手一摊,要钱。
一个孩子二十,温允也拿那么多,一分不少。
吴云芬不放心,千叮咛万嘱咐:不准买糖,用不完就留回家。
赵时余满嘴跑火车,当面答应,转头就忘得渣都不剩,拽上温允飞奔出门,直冲小卖部,宛如进货把二十块花光,换了一大袋子零食。
钱花完了,中午没钱吃食堂,赵时余脑筋转得快,把歪主意打到温允身上,硬塞过去一包薯片:你请我吃饭吧,行不,我咱俩交换。
温允老实巴交,严格遵守吴云芬的要求,摇摇头:不可以。
当是一包薯片还不够,赵时余再加一袋辣条:这样可以吧?
温允心性坚定:我不吃零食。
你吃呀,在家都吃的。
现在不吃。
那你晚点吃。
不要。
赵时余一根筋:那你想吃啥,我后面有钱了请你。
温允说:不。
撬不动对方,任凭赵时余使出浑身解数,温允就是不松口,实心眼的小孩儿做不来虚假,与其道不同不相为谋。
赵时余也是有骨气的,不行拉倒,大不了多吃点零食,零食也能吃饱。
她抱起袋子,不忘又损人一下:你真小气。
温允无动于衷,无论如何就是不答应,铁了心要把钱剩回去。
开学第一天头等大事就是排座位,赵家找了关系,她俩分到了一个班,都读一年级(2)班。
她们班主任是一位看起来就古板严肃的中年女人,姓孙,别的班排座位有的可以自行选择,(2)班不能,全由孙老师点名指派,让坐哪儿就坐哪儿,没得挑。
赵时余和温允没分到一起,不仅没当成同桌,还不是一排,不在一个组,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