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炮的最终形态正儿八经展示在这位二王子面前,这人才勉勉强强在漫天彩带的氛围里,在萧志勇有意无意地拉拢下融入烧烤店开业的喜悦之中。
烧烤店的名字分为颇为讨巧:安诏烧烤店。
还有一小行注释:大安≈南诏官方联名烧烤店。
北蛮二王子对罗乐的谄媚鄙夷到不行,但不巧的是,皇帝和大安的众大臣们都很吃这一套,就算是跟罗乐很不对付的齐丞相,也非常难得的在这一天对罗乐露出了颇为友善的笑容。
要不说南诏官驿的住宿要比北蛮的离皇宫更近,伙食也要比北蛮的好呢?上行下效,在南诏众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官驿当差的宁愿大半夜从床上爬起来去给南诏使团送宵夜,也不愿意饭点去北蛮受人刁难。
剪彩之后,罗乐为皇帝及众大臣都安排在了五楼比较宽敞、舒适的包厢——整个烧烤店共有五层,一、二楼接待平民,装潢以南诏特色为主,三楼为间隔层,主要给在烧烤店工作的南诏人居住;四、五楼接待达官显贵,装潢除了有南诏的特色,更有独属于京城的繁华纹饰。
烧烤店左右分别有两个环绕式楼梯,一直延伸至后面的良田,良田田埂上修建了与罗乐在长日村的特色农家乐一样的木栈道,达官显贵们就是从这边上楼,并不与平民百姓们走同一个地方——
在把人分为三六九等的时代,罗乐不打算挑战有权有势的人的容忍度。和气人也就罢了,万一来者是个看不起百姓的,真发生了冲突,受罪的绝对不会是所谓的‘贵客’。
至于为何这样设计,罗乐给予了非常充分的解释:“难道京城里的百姓就不是大安人吗?既然他们是大安人,而我建这个烧烤店的初衷就是为了两边百姓可以在京城有一个包容又独特的环境来交流双方的感情,如此一来,是权贵还是平民,很重要吗?不过为了大人们能有个舒适的环境,还是分开来的好。陛下,您看那边,臣还特意修了供予大人们停放马车的停车场。”
咳,这当然只是罗乐的借口。
一来,一二楼不仅是提供给京城和她们南诏来京城打工的平头百姓,还是玩家们接取阵营任务的地方。
二来嘛,劫富济贫不能跟个强盗似的对有权有钱的人喊打喊杀吧?如果有办法能够实现双赢,何必激化阶级矛盾?
罗乐没法要求别的人跟她一样,但至少她愿意用自己的实践行动来努力减少贫富差距,毕竟实现共同富裕,才是一个曾经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人该有的社会价值观嘛。
这个时代还没有到乱世重组的地步,罗乐也不想因为揠苗助长导致流血事件的发生,倒不如暗戳戳潜移默化众人的思想,万一一个不小心引领时代潮流了呢?
工部尚书是看着烧烤店修建的,自然也就看到了罗乐带领的人与京城百姓和睦相处的一面,对她的话深信不疑。
但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就没那么好糊弄了,他看到的是这一运营模式下潜在的可能性——文化相容,与民同乐。为官初衷,不就是为了国家百姓吗?于国于民而言,这样的发展怎么看都算是好事。故而即便看破了罗乐的心思,他们也装聋作哑,只当不知。
领着众人往上,罗乐的安排也颇有意思:除了皇帝有自己单独的包厢外,她还安排了九个包厢给来观礼的众大臣。
罗乐解释道:“陛下的包厢是臣当初答应陛下的,骤然带大人们都去不好,万一大人们觉得奢侈了,怪臣带坏陛下可如何是好?只能勉强诸位大人去臣安排好的包厢休息片刻,不过,臣并不知道大人们的关系如何,便没有特意安排哪位大人去哪个包厢,得劳烦你们自行商定了。”
至于有的包厢人多,有的包厢人少,罗乐是这么安排的:“每个包厢门口都有一个小铃铛,门外会有本店小二守着,大人们若有需求,摇一摇铃铛就有人来服务了。”
见罗乐如此贴心,众大臣忽然庆幸这人是个女子而非男儿——虽说罗乐婉拒了大臣们想要去皇帝包厢看热闹的心,但与皇帝同行的还有兰敏公主,那些乱七八糟的、枉顾人伦的龌龊事怎么着都不可能在兰敏公主面前出现吧?
加上南诏郡主与公主同岁,且被指婚给定国公府的杨诚之,不太可能再入宫,狐媚皇帝的可能性极具减弱。
又因为是个女子,不可能在朝为官——历代为了表示对藩王的重视,先让藩王入京再入朝也不是没有先例。
既不能为官鞜樰證裡,又不可能成为宦官,以户部尚书为首的众位大人如今对罗乐满意得不得了。
见皇帝默许了罗乐的安排,大臣们纷纷告退,之后如何各自跟各自交好的人一同去罗乐准备好的包厢叙旧家常,且不再细说。
皇帝的包厢里外共有四间,最里头是卧房,中间的是餐厅,最外头的是客厅,洗手间在客厅的角落,只有皇帝这间屋子有独立的洗手间,与罗乐在辰州安装的仿现代洗手间相似但又有所不同——这边没有水厂和污水处理厂,故而马桶是传统的恭桶,洗手台旁边专门用来净手的水桶每天换新,洗手台的右手方有扯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