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大能力办多大的事情,方子业首先要对得起自己遇到的病人,才能想着去对得起更多前来医院就诊的病人!
段宏见宋东海还在犹豫,便主动道:“宋教授,听子业的吧,功能重建方面,子业才是专家!~我们都是后来者。”
师者不必贤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任何学说,都有一个先来后到,你和一个原创出功能重建,而且还搞得这么好的人去硬掰扯专业的领域理论,这不是抬杠么?
宋东海看着方子业不急不缓、不卑不亢、不紧不慢地态度,整个人如同皮球泄了气一般。
莫名的有一种失落的情愫在里面:“方医生,我也听你的!~”
“毕竟,超纲之后,你是主场,我才是外行!~”
人这一生,终究是要遇到很多次,承认自己是普通人的成熟和成长。
这样的成长,与年龄无关,与性别无关,与自己的遭遇,有很大的关系。
宋东海这大半辈子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比协合医院的钟军宇差,甚至宋东海觉得,自己的综合能力,完全不下于他。
只是自己的团队,没有钟军宇教授那么运气好,不够那么全面和素质高。
然则,在这一刻,宋东海觉得自己好像老了,他败给了一个‘外行’。
当然,这一刻,宋东海也恍然了。
所谓的名头,可能也没那么重要。
真理才是唯一前进的方向,学习的目的不是比谁更加优秀,而是让自己变得没那么无知。
“超纲之后,方医生你是主场。”宋东海重复了一句,声色和表情眼神都越发平静下来。
待得收敛之后,方子业反倒觉得这个宋教授,突然之间仿佛升华了什么。
但是,这不是追究的时候,方子业得再说明一下自己的看法,拆解一下自己刚刚捋清楚的思路,面对手外科的真正大佬……
鄂省的手外科,流传着一句话。
协和第一,省人医第二,没有第三。(本句话纯粹作者虚构,请勿当真)
方子业知道同济很气。
第479章 手外创伤之争
方子业忙说:“宋教授,专家和外行这两个词形容得太严重了。”
“论资历我是后辈,论经验我也不足,只是恰巧碰了运气。可不敢说是什么专家,我们还是先回到这个病例吧。”
不管段宏和宋东海二人的说法是否属于捧杀,方子业也不会眼高于顶,觉得今天这手术没了自己就不行。
其实按照同济医院的底蕴,方子业不来,他们合作出来的手术质量,也会领先国内大部分三甲医院至少十年的水平。
“我的想法还是,一期先行上臂、前臂的功能重建,把主要的手术重建重心放在肘关节与肩关节。”
“二期的手术,到时候再视情况而定,这里面涉及到一些具体的细节,还需要宋教授您来定论。”
“我们平时做手术的过程中,关于重建的细节把控,我偶尔操作,但大方向还是由刘教授来负责的……”方子业稍谦虚道。
宋东海和段宏教授为了手术质量的提升,请自己来,也算是本着为患者负责的态度了,没有必要在这个时间点骄傲。
当然,方子业所说的在中南医院的大部分重建术的思路由刘煌龙把控,那是以前。
现在方子业加点之后,手外科的相应理论也一并提升了上来,如果再回到中南医院,方子业就可以和刘煌龙一起battle节奏了。
与创伤外科相关的理论和手术设计,方子业可以说是一言堂。
5级技能,依旧好用。
放眼全国,都是如此,即便是去了魔都六院,依旧如此!
而方子业之所以提前不把手外科加点到5级,主要是不想自己在所有的操作中都一言堂。
自己的技术要传播出去,讨论的过程中,也是传播和教学的一种,如果自己每一个角度都可以打理得很好,那么其他人就没有思考的空间。
有句话说得好,让一个人去学习一个东西的比较好的方式是让他担任这节课的老师!
不过那也是以前。
现在方子业可不是来搞教学的,只是为了来疗难的,是要尽快将手术结束。
因此,在宋东海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相关想法后,方子业每每都能找到合适的角度予以优化纠正。
“宋教授,我有这么一个想法,不知道合不合适,我不是手外科的哈,就是,尺神经的肱骨段的重建……”
“宋教授,我还有一个想法,当然我不专业……”
“宋教授。”方子业不知道第几次再发表自己意见的时候。
宋东海都麻了,果断退了一步:“子业,你别说你不是专业的了,你就直接说吧!~”
“我们创伤和手外以前是不分家的。”
宋东海此刻的内心真实想法就是,我去你奶奶个熊的,你这还不是专业的,你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