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无字史记(出版书) 第12节(6 / 8)

更古老的绳纹人也主要来自亚洲东北部,只是陷入“孤岛”上万年,独立进化了。今天的日本人是弥生人与绳纹人融合的后代,他们的祖先最大可能来自中国的北方地区、东北亚,来自一衣带水的邻近大陆。

古美洲人的亚洲血缘

“虽然亚洲与美洲是完全分离的,但是,中间只有一个狭窄的海峡;美洲印第安人与亚洲东部的居民之间相似的外貌使我们产生一个猜测,要么前者是后者的后裔,要么后者是前者的后裔……”

1787年,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在《弗吉尼亚州笔记》里表达了自己认为印第安人与亚洲人有血缘关系的观点。

杰斐逊的思考是合理的,美洲原住民不仅与亚洲东部人群有血缘关系,而且与中国古人类有确凿的血缘联系。

除了相貌特征相似外,人们很早就发现印第安人与西伯利亚原住民的文化也很相似。比如20世纪50年代,考古学家在美国新墨西哥地区的克洛维斯遗址发掘出大量文物,尤其是数以千计的尖锐石器—“克洛维斯矛尖”。很多石制矛尖残留在猛犸象尸骨里。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另一处遗址中,一头猛犸象尸骨上竟然插着8个克洛维斯矛尖。

印第安人并不是使用这种尖锐石器的唯一人群,实际上,西伯利亚古人使用着与克洛维斯矛尖几乎一模一样的尖锐石器,这种石器技术应该是从西伯利亚传入美洲大陆的。

碳十四测年发现,美洲的克洛维斯文化活跃在距今11万年前,而古人类迁入美洲大陆的时间可能还要早一些,目前估计可能在距今15万年前甚至更早,与绳纹人祖先迁入日本列岛的时代差不多,都在末次冰期的时代。寒冷的气候把地球上大量的水变成了冰,海平面大幅下降,于是杰斐逊描述的亚洲与美洲之间狭窄的海峡—白令海峡变成了一座陆桥,在距今34万—11万年前,这座陆桥基本上一直保持畅通。西伯利亚古人类追逐猎物一路向东,无意之中走入了美洲大陆。

我们知道,现代智人中的“草原狩猎族”擅长捕猎,他们沿着欧亚草原带一路东进,穿过天山、阿尔泰山中的山口,进入中国境内,山顶洞人可能就是“草原狩猎族”的后代。可以想见,在广阔的西伯利亚草原和丛林中,长期生活着这些擅长狩猎的人群。那些继续追逐进入美洲大陆的猎人,就是“草原狩猎族”的后代。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进入美洲大陆的古人类与山顶洞人有着共同祖先;美洲大陆古人类的后代印第安人,也与今天很多中国人有着共同祖先,这一共同祖先就是“草原狩猎族”。

在亚洲北部贝加尔湖南部的一处远古遗址中,出土了距今14万年前的古人破碎牙齿样本,科学家成功地从牙齿上获取了古人的基因信息。分析发现,那里的古人与美洲原住民拥有共同的基因成分,这说明两类人群拥有共同的祖先。他们的共同祖先可能生活在亚洲北部,分布范围很广泛,其中的一部分跨过白令海峡成为美洲原住民的祖先。

仔细区分,美洲原住民的基因成分主要由两大古老人群基因组成,其中之一就是亚洲北部古人群,另一支则是古东北亚人群。这个距今14万年前的亚洲北部人群古人,与距今将近1万年前的东北亚人群的一个古人有共同的特殊基因,这说明亚洲北部古人群与古东北亚人群在狩猎采集活动中发生了较多的基因交流,使得进入美洲的那些分支人群携带了两类人群的基因。

根据在北美洲生活的原住民的基因分析,他们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很少的一群人,总数一二十人,今天美洲大陆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他们的后代。当然,在15万年的时光中,很多早期古人类没有留下后代到今天。考虑到这个因素,分子生物学家认为,最初到达北美地区的古人类可能只有几十人到几百人。因此,美洲原住民的基因多样性是非常低的,远远比不上人群混杂的欧亚大陆的人群,更比不上现代智人的故乡—非洲大陆的人群。

人数虽少,但美洲先驱人类显然拥有坚强的意志和持续的勇气,支撑着他们跨过冰天雪地的白令海峡陆桥,那并不是一段很短的路程。当他们终于脱离了冰冻带,向南深入美洲腹地时,绵延不绝的北美大草原向这些勇士张开了热情的怀抱,草原上成群结队的野兽就像是行走的肉罐头,等着他们去大快朵颐。

手握从亚洲家乡带来的尖锐石器矛尖,最初的美洲古人类度过了日日盛宴的快乐时光。只用了1000年的时间,他们就从北到南贯穿了美洲大陆。大陆上3/4的哺乳动物被他们杀死并吃掉了,其中就包括宝贵的马。

距今几百万年前的上新世,北美地区就生活着一种上新马,后来演化成真马。然后,真马从北美洲扩散到了南美洲,也通过白令海峡扩散到了欧亚大陆。是的,欧亚大陆的真马是从美洲大陆跑过来的。留在美洲大陆的真马在距今10000—8000年前灭绝了,这个时间正是古人类在美洲大陆大扩张的时代。所以,基本可以断定,美洲大陆的真马都是被印第安人的祖先捕猎并吃掉的,正如欧亚大陆古人类一开始也是把马作为食物来捕猎的那样。只不过欧亚大陆上的马并没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