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就是老天给的。不是谁都像瑭儿那般,文武全能的。”
这话贾赦爱听,就不再嫌弃贾琮学得慢,还吩咐邢夫人与王熙凤,要保证贾琮学习、吃用的用度,“不能太省了,省得饿着冷着他,学不进去。”
而贾政那边听说了贾瑭顺利过了府试后,还哼了一声,讽刺地说道:“还有院试呢。院试过了才是秀才。可别只拿个童生回来。”
可他却是忘记了,自己连个童生都还不是呢。贾母得知贾政的话,长叹一声,有心叫贾宝玉读书,却被他哄了两句,便放下了。只是希望她亲自去牛国公府求来的庶女,能管束着宝玉上进。
此时,贾母丝毫想不起被她与贾宝玉连累得与卫国公家公子退婚的史湘云。
而黛玉与月皇叔得知了贾瑭顺利过了府试,取得童生名头的消息,高兴得不得了。
“夫君,瑭儿六月就要考院试,父亲正好五月休假归乡祭祖,不如我们也一同随父亲回去?也好顺便照顾一下瑭儿?”黛玉先前与萧珉儿聊天,萧珉儿就问过她,多久没回扬州了。若是回去,可否也带她去,她可是没去过扬州的。
黛玉听了,很是心动。恰好前天林如海与皇帝提出了归乡祭祖的事,黛玉就想着陪同父亲一起回乡。
月皇叔点头,“扬州与金陵离得不远。玉儿,岳丈祖籍姑苏,是要去姑苏祭祖?”
“正是。不过也无妨。姑苏与金陵离得不远,坐马车也不过一日便到的。”
“那好。我们准备准备,与岳丈一起启程。”
“好。哎,夫君,珉儿尚未去过江南,不如也带上她吧。左右不过是多个孩子。”黛玉想起了萧珉儿。
月皇叔点了点头,“可以,正好让她与瑭儿也见见。”
“可不是,两个小人儿可是半年未见了呢。若是她不去,便得一年不见。也是可怜。”
他们还不知,这事与萧珉儿的计划不谋而合了。若是林如海没有提及要休假,她便在黛玉身边,多说几遍,总会让黛玉起了主意,与林如海说的。
不过,如今这样正好,她不用费心思去做什么,只等着日子到了就跟着叔祖他们一同下江南!
但可惜的是,启程的前几天,皇后得了风寒。作为皇后养大的孩子,萧珉儿于情于理都得侍疾。
对于这事,她没有伤心,只有些遗憾。但,皇后生病了,她心疼,守在京城才是正理。至于贾瑭,只要两人心不变,一年不见又如何?
却说贾瑭的确不负萧珉儿的信任,没有跟着人去寻花问柳的。
此时府试结束了,就应了那个寒门子弟颜慧聪的邀请,去了他家。若非去扬州有些路程,他肯定去扬州拜访卫若清的。
“颜兄,你家就在这金陵城外?家中有何人,我贸然登门,可合适?”因着颜慧聪比他大了三岁,便称他为兄。
颜慧聪笑了,“无事的。家中只老母亲与弟弟在,并无他人。”
原来如此。
想到颜慧聪家中并不宽裕,贾瑭就还是买了布料与棉花,带着一条羊腿子就去颜家。
因着这般重的礼物,贾瑭差点被颜慧聪拒绝登门。后来还是看着年幼的弟弟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他才含泪收下。只是对贾瑭更多了几分感激。
见了颜母,贾瑭总觉得她有些面善。于是与颜母聊天时,便说了一句:“颜伯母,我看你有些面善,像是见过一般。莫非你有亲戚在京城?”
“老妇我要有什么亲戚在京城,那就好咯!”颜母乐呵呵地笑道,脸上的皱纹都多了几根,自顾自地说道:“我拢共就几个兄弟,还有一个姐姐,我是最小的。我姐姐以前就嫁到了扬州一个富户。曾经做了小官,后来归乡置办了些田庄,每年收些租子,也算是富余人家。
可天有不测风云,他们中年得女,可那小女儿竟在元宵节里走丢了去,后来家中又走火,房屋铺子付之一炬,田产也用于寻找女儿,花个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