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快穿之食味 第5节(1 / 4)

晚上安然和安欣、唐鸣先整理了一下今日的笔记,尽管有教科书,但安然建议他们还是要做一下笔记,毕竟书上的东西有限,上课时老师会教一些课外的,或者是根据书本上的东西做一下拓展,还有老师着重讲的注意事项等等。

记一遍等于重温,还有就是熟悉英文,这些毕竟都是英语讲解,书也是英语的,安欣还好,从小她们就学英文,唐鸣开始根本不适宜,幸好有安然姐妹解说示范才能上下一天的课。

家教老师一到安欣和唐鸣上课,安然回房间开始翻阅那本有关黄油奶酪的书籍,她觉得自己了解了很多,等看上书后才知道自己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奶制品的历史有如一部欧洲史,同样是一部寂静社会史。作者从多角度讲述,将安然带入那部历史中,走出历史便是丰富多彩的奶酪世界,将安然凌乱的知识重新整理了一遍。

最后是美食与奶制品的碰撞,如果再往后延续十几二十年,相信这部书写的一定会更精彩。

安然看完这部门已经到了晨曦初现时,好美的早上!

第406章 随着新的一天开始,安然紧张忙碌的生活也开始了,她每天都会去听听烘焙……

随着新的一天开始,安然紧张忙碌的生活也开始了,她每天都会去听听烘焙课,高中补习班那边适当报个到,晚上和周末除了和大家一起做做吃食便是看书,将烘焙学校的那些书籍基本上全要看了一遍。

第二天来上课的是面包师傅,一位法国面包师卡尔,据说还会有来自意大利和德国、丹麦的面包师授课。面包的课程最长,涉及到的东西也最多,各国的面包有各国不同风味风格。几位老师各有所长,都有着丰富的实操和教学经验。

好的服务一定对应着昂贵的费用,不然人家怎么好意思收你那么高的费用?好在物有所值!

面包师依旧是从最基础教起,面包是以面粉为原料,加以水、盐、酵母等和成面团,制成坯料,经烘、烤、蒸、煎等方式加热制成食品。

制作面包离不开酵母,当然也有不用酵母做的面包,就如印度的面包,他们不用酵母,还有中国古代的羌饼,也不需要酵母。

卡尔首先讲述了一个面包史,从西元前1万年人类种植小麦开始,到西元前3600年欧洲出现发酵面包。从人类在显微镜下了解到微生物酵母菌的存在,到利用酿制啤酒产生的泡沫接种制作出更加可口的面包,当人类掌握酵母生产技术那一刻,面包的生产开始进入工业化时代。

卡尔依旧坚持传统发酵观点,但他不排斥用工业酵母。传统发酵虽然历时时间长,但口味丰富,香气浓郁,这是工业酵母所不能比拟的。就是因为传统制作面包时间过长,不确定因素太多,口味无法达到统一,以至于现在很多手工面包被工厂面包替代。

卡尔还讲述了一下法国的面包历史,一战前人们最长吃的面包有两公斤那么重,那么大!一战后才改为一公斤的大小,而且更趋近于后来细长的法棍,只是现在有些胖。

卡尔拿了一根展示给大家,现在外面卖的已经更小了,重约一斤半的样子,卡尔开玩笑说还可以再小一些,不过现在这样买一根够一家人吃了,若一两个人吃还是大了。

说再多终究归到教学,卡尔建议初学者先熟悉工业酵母发酵面包,这种酵母发酵时间短,方便,操作简单。

制作面包方法大体可分为四种:一次发酵法,二次发酵法,多次发酵法,和冷冻面团发。这是安然结合几辈子的学习得出来的结论,而现在冷冻面团法还没被发现。

一次法也叫直接法,存在了百年历史,操作就如名字一样,将所有制作面包的原料一次性调制成面团,然后进行发酵制作,优点是可以充分显现原材料的原有风味口感较好,时间短,缺点是面包容易老化,保质期时间短。

二次法由美国人于19世纪20年代研制,是目前世界各国最流行,应用最广发的方法,而且适合任何面包品种。二次法可分种子面团法和发酵面团法。

种子面团法日本人称中种法,先使用50以上的小麦粉与酵母和水混合,调制成面团,进行发酵成熟,得到种子面团后,再与其余的原辅材料混合,调制成主面团进行发酵。

这种方法面团的软硬程度容易调解和把控,适合机械化生产,成品老化速度慢,柔软性好,缺点就是制作时间长,操作繁复,瓤芯没咬劲,难以突出原辅料自身的风味。

发酵面团法是19世纪法国和德国的饼屋用来制作无糖的主食面包的方法。发酵面团可以用配方中的一部分酵母与25--40的小麦粉制作,还可以利用旧的面团或剩余发酵面团。制作面团分法式和德式,配方大体一样,区别在于法式里会加盐,德式无需加盐。两种方法目的都是为了改善面团是水合状态,增加面包的香味。

卡尔今日教大家做的面包便是用直接法和法式发酵面团法,分别制作的面包是最简单的日常餐面包——白面包和法棍面包。简单的配料里只有面粉、水、酵母和盐。直接法很好操作,直接将原料混合成面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