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快穿之食味 第216节(1 / 4)

安然耳边清净了不少,这回有时间将原招待所推到重建了!同时起建的还有新规划的家属楼,市区和永川的一起建设,别担心钱的问题,现在各大银行都想贷给他们钱。再说这笔投资只赚不赔,过几年这些房子就会归个人,怎么卖都能卖出成本来。

在一些厂子苦苦挣扎期间,永川食品有限公司开始蒸蒸日上,大搞基建,也气煞了很多人。有人告到市里省里,最终无果。

基建有基建部,安然聘请了三位退休建筑工程师监督建房,图纸却是安然找设计院根据她的意愿设计的,即使八十年代末咱们房子也不能太落伍了,她要的是结构合理的设计。

看着别人忙的脚不沾地,安然感觉还是当头好,选好人,定好方案就是别人的事了。至于她,她就是掌握方向的,监督总局的。

要是不出去还真挺闲!这回有时间好好跟老爷子学做豆豉了。

“你有那么大的厂子还学这个干啥?”别人不理解,老爷子更不理解。

“我怕您的手艺后继无人。”

“你可别担心这个,有那个酱就少不得豆豉,倒是盐白菜再没人学可要后继无人了。”

“怎么?厂子除了老朱师傅就没人愿意干了不成?”

“年轻人谁愿意费那功夫学手艺!一个个都争抢着去隔壁呢!留不住人啊!”隔壁就是制酱厂,那边工资高想过去可以理解。

但传统手艺没人继承却是问题,安然去找胡明华问了一下情况。

胡明华毫不隐瞒道“做盐白菜的确费时费事,而且价钱一直上不去,做多了还滞销。工人工资一定,奖金与创造的价值挂钩,现在盐白菜那边都挖空心思想去制酱厂。不让走他们的心思也不在那边了。”

“酱菜那边是不是还有这样的问题?”

“是,现在咱们厂卖的最好的就是那些酱料,这边有些酱菜市场需要的量越来越小,有的根据销售反馈已经开始减产了。”

安然明白了,产品必须根据市场需要进行调整,但传统手艺她不想放弃。“我们开一个碰头会,针对这些制定解决方案,还有什么问题一起提出来。”

“好!”

第377章 不问不知道,这么一问问题还真不少,安然自责自己对厂子管理上的疏忽,……

不问不知道,这么一问问题还真不少,安然自责自己对厂子管理上的疏忽,一些小问题集思广益很快就有了解决方案,但针对传统工艺费时费事却得不到经济效益都没什么好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掉产品,再有就是采用机械化生产,降低人工。

两个方案安然都不认可,传统的该保留还是要保留,至于机械化生产更不可取。事实证明,即使你用现代先进手段模拟出再完美的自然环境依旧做不出手工天然食物的味道。

大自然的馈赠远远超乎人类的认知,你根本无法取代自然环境。

“我有些想法大家不妨听听,老酱菜厂重新整改,去掉没多少技术含量,销售还不怎么好的酱菜泡菜,保留一些传统手艺,再引进其他快要灭绝的产品。不考虑利润,纯粹是为了保护传承。为此总部每年会拿出一笔钱来贴补,凡是纳入保护的不计成本,技术人才享受技术人员待遇。工人工资拿全厂工人工资的平均数——”

如果这样当然好!没人反对,接下来就是筛选,安然还张贴广告,如谁有吃食上的家传手艺可以来厂换钱。一经选中最低能得二百元,最高没上限,即使没被选中也能获得安慰奖一份。这部分支出安然自己掏腰包,大致分了几大类:泡菜类、酱料类、面食类、火锅类、小吃类、腊味类、烧烤类、民俗宴席等等。

安然成立了一个挽救传统手艺部门,招了两个现在家里的老厨子,两个年轻点的员工,专门接待那些报名者。先报名登记,经过两名老厨子帅选后安然再定。一经选定由两个年轻员工书写记录成文。

安然想编写一部《四川饮食杂记》,将她认为有价值有特色的饮食都记录下来。她发现四川这里就是美食宝藏地,怎么挖都挖不尽,怎么吃都吃不完,街上叫卖的小贩说不定就是你寻找的美食,她觉得她的有半生都有的忙了。

老酱菜厂这边经过整改再也没了消极情绪,工资不但不低老板还答应给他们解决家属工作,随着产业的扩大,厂子会需要请一些临时工帮着处理杂事,安然决定,以后临时工全部招家属来做,退休有能力的也可以来干。加上家属楼在建的刺激,谁不好好干那就是傻子!

豆豉这边老爷子坐镇,盐白菜那边有老朱师傅,酸菜泡菜那边单独隔出来,又往外面扩了扩面积。现在酸菜泡椒卖的都很好,属于大力发展的产业,去掉的那些酱菜空出来的位置也都给了他们。

解决了问题安然开始忙起来,跟老爷子学做豆豉,跟朱师傅学盐白菜。空暇时间开始看那些报名的手艺,别说,来报名的五花八门,什么做饼做面做凉粉的,做腊肉腊肠血灌肠的,豆花片粉毛豆腐的,卤鹅板鸭盬子鸡的,血豆腐酱瓜搅搅糖、米花糖,做茶酿酒做酱油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