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相应的吃食,吃虾枣、炸粿肉哪能少得了金桔油?q弹的牛肉丸必须沾上沙茶酱才够味。烧鹅缺了梅膏酱总觉得不完美,拌饭必须来一勺xo酱才下饭——
安然本来就想将这些酱料研究研究,过来正好行事。林成荣早就被临时调配过来了,王浩庭监管着厂子,他们还请了几位有经验的师傅和一下杂工,产品正在陆续投放市场。不得不说王家的动作好快!
又是一年的清明节,这次祭祖后村长书记都找了过来,“上面要搞活经济,怎么搞活?你们在外面有什么主意没有?土地要承包到户,咱们没有土地啊!”
“可咱们有鱼塘有船啊!”安然提醒道。
“渔船大伙都不想承包,怕担风险。倒是鱼塘都想要。为什么这样?东西都承包到户村委不是摆设了吗?以后是不是连村长都不要了?”
林成荣对这些不懂,他门头干事,哪里知道外面的变化。外面都这样了吗?承包?为什么要承包?
安然给他解释后林成荣才明白所以,大伯很快也过来讨主意,面对变革很多人是无措的。因为没有方向,不知道前面是什么?
第203章 面对众人的迷茫安然说了自己的观点,“承包应该是一件好事,以前村里这……
面对众人的迷茫安然说了自己的观点,“承包应该是一件好事,以前村里这几条船要养活全村人,如果承包出去它只需要养活被承包人,多捞多得,承包船的人会努力捕捞更多鱼货,获得更多收入,这样能极大地刺激人们干活积极性。
还有那些鱼塘,如果养多少鱼就是自己的了谁不好好养?鱼塘的鱼多了收入自然多,人们手里钱也会越来越多,日子自然越来越好。”
村长书记点头“上面也是这么说的,可没承包到船的人怎么办?村里要养着他们吗?我怕那些承包费不够啊!”
安然一笑:“村长,我们还有那么多的河道近海的海域,都可以让大家养鱼虾蟹,没能力承包的可以给别人干活,年轻的可以出去打工,至于年老没能力的怕是要靠村里了,我觉得那都是少数,大多数人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事。外面招工的越来越多,只要肯付出每月赚几十块都没问题。”
大伯沉思着,“包船一年能有多大利?东西卖不出去怎么办?”
“大伯,这事你应该最明白,村里一年一条船收入应该不少,新鲜的卖不掉可以晒干或腌起来,再说如果船是家里的了捕什么还不是自己说了算?市场上什么好卖就捞什么,怎么都是赚!”
林成荣道“人们手里有钱了就敢买东西,船上鱼货好就不愁卖,大哥,您家男儿多,倒是可以考虑承包一条船,一家人少了就两家三家包。”
林大伯心里有些底了,起身去族里找人商议去了,村长书记坐了一会儿心里有事也走了。剩下安然和林成荣,安然说了自己的想法“阿爸,我想建一个水产加工厂,这事我一个人弄不来。”
林成荣见识过陈宇霆的那个厂子,他觉得十分可行,“你是没相信的人吧!彪子其实是个不错的人选,要是缺人手你权叔和我都能帮上一点忙,但我们老了,干不了大事。如果在村里建,咱们族里倒是有几个人可信。”
林成荣很希望能帮到村民,毕竟这里有自己的家,他不可能一直在外面,叶落终是要归根。而且他知道安然有那笔钱,那是好多的钱,他相信用那些钱足够建一座加工厂,他甚至想像着厂子建起来的样子,族里人都会去帮忙干活,大家对他们会更尊重重视。
可安然觉得村里还是有些偏,建加工厂最好靠近大的码头,交通便利不说鱼货也丰富。她心里已经有了想法,就怕林成荣不愿意。安然将自己确定的位置告诉林成荣“离这村子远是远些,可大船回来第一时间能运到厂子,如果在村里稍大些的船根本靠不过来”
“要不把咱们这里的码头建建?”
“阿爸,建码头需要好多钱的,那不是咱们能做到的,咱们建厂便是对村子最大的帮助。您想想,船上的东西咱们可以收,水里养的也可以收,这不是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吗?”
的确,“建那么一个厂子要多少钱?”
“不确定,要看设备需要多少钱?建厂房应该花不多钱,主要是设备。”安然想去国外定制,流水线也要定制,但她不懂,需要找个行家。
这事不急于一时,他们要赶紧就准备清明祭拜的东西,第二天开始准备卤鹅,安然将美凤送到大伯母家,也见到了已经怀孕的二嫂。
徐英有一肚子话想对安然说,却当着婆婆和妯娌的面什么都不能说。“三嫂,等下帮我杀鹅吧!阿姆,您家要卤几只,要不一起做?”
“就做两只就行了,徐英,你就跟美凤妈打下手吧!美凤妈,你家要做粿吗?要不我给你做出来。”
“那就麻烦阿姆了,这次时间有些赶,真得要您和二嫂帮忙做出来了。”安然没客气,如果纯粹祭拜用不需要做多少。“等下我把东西拿给您。”
“拿什么东西!一年年没少吃你家的,这次就当送你们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