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藏国 第865节(1 / 3)

上午时分,柳城县西城外的官道来了一群商人,赶着上万只肥羊和一批药材,虽然有传闻说唐军和室韦大战,但这些商人却不放在心上,对他们而言,越是战争越是有利可图,尤其是战后战利品的甩卖,简直太便宜。

去年有个商人捡到了唐军丢弃的牛粪饼十几万只,运去拔野古卖掉,赚了一大笔钱,这件事在商人中广为流传,也激励着无数的商人赶赴辽东,寻找商机。

这群商人是拔野古商人,领队叫阿萨,是个四十余岁的‘老者’,在汉人四十余岁属于中年人,但在草原,普通百姓的寿命也就只有四十余岁,当然是老者了。

他们经常往来辽东和草原,知道唐军需要什么?

肥羊是唐军最需要的,其次就是药材,他们基本上都是卖给唐军,虽然价格不高,但卖得快,钱也收得快,还来得及再跑一趟。

来到柳城县,商人们去了军人物资收购站,领队阿萨却来到都督府。

等了片刻,一名士兵将他领进了官衙,很快,他见到了都督张典。

阿萨就是去年和张典交谈,张典又托他给大可汗带信的拔野古商人,冬天过去了,他又回来了。

“参见张都督!”

张典笑道:“怎么样,见到你们大可汗了吗?”

阿萨取出一封信,递给张典,“这是大可汗的回信!”

张典接过信,见居然写的是汉语,他很惊讶,“这是你们大可汗亲笔回信?”

“回禀都督,是大可汗的回信,他在长安读过书,精通汉语。”

张典接过信,不急看信,又问道:“还有别的消息要告诉我吗?”

阿萨连忙欠身道:“回禀都督,确实有重要消息,去年冬天,小可汗的一个部落躲暴风雪迷路,进了大可汗的地盘,小可汗要求还回来,但大可汗不肯,很可能两家要开战了。”

张典点点头问道:“他们经常开战吗?”

阿萨想了想道:“我记得先后打了三次,都分不出胜负,后来在仆骨部的调停下,两人都自封为可汗,封汗以后就没有打了,但这一次真的是要开战!”

“我知道了!”

张典又笑问道:“还有什么消息?”

“还有一个消息,我来之前听说思结部使者前来拜访大可汗。”

这些消息都很重要啊!

张典要了阿萨的客栈地址,让阿萨先去忙碌。

张典随即令道:“速去请马帅和魏长史到我这里来!”

第1445章 计中之计

魏丰看了拔野古大可汗的亲笔信,笑了起来,“这兄弟二人的内战来得好巧,眼看着唐军要发动灭室韦之战,他们的内战就来了。”

张典眉头一皱,“长史是不是认为这并非巧合,而是两支拔野古部不想帮室韦军作战而想的招数?但大可汗又请我们出兵帮助他剿灭小可汗,如果是演戏,应该不会让我们出兵吧!”

魏丰笑了笑道:“大小拔野古势同水火,两人之间是不可能演戏,我是说小可汗故意挑起战争,他的真正意图我其实可以猜到。”

一旁马璘道:“室韦可不是傻子,如果真是魏长史的分析,小可汗不想出兵助室韦,室韦一定也看得出来,我认为室韦会趁小可汗后方兵力空虚的机会,出兵强占小可汗地盘,给他们留条后路,我们不能给室韦这样的机会,我考虑出兵,堵住室韦西进之路。”

马璘最担心室韦西撤,他时时刻刻都会从这个出发点考虑。

张典点了点头,“我支持元帅的想法,魏长史认为呢?”

魏丰实际上是他们的军师,李邺极为看重魏丰,特地给了他一面金牌,他有权一票否决马璘和张典的作战决策,所以无论马璘和张典出兵都一定要征得魏丰的同意。

魏丰沉吟一下,“这是典型的鹤蚌相争,渔翁得利之局,我们想做渔翁,或许室韦也想做渔翁,所以我们好好策划一下,不要最后军队派进去,反而被小可汗和室韦军夹击,把我们的军队吞了。”

张典和马璘对望一眼,他们这才明白魏丰的担心,魏丰是担心小可汗和室韦设局,把唐军引进去。

“魏长史有方案吗?”

魏丰淡淡一笑,“只要策划得好,完全可以反破这一局,最后是谁杀谁还不知道!”

三天后,余长阳率领一万骑兵出现在松漠州以东的草原上,这里属于拔野古小可汗沙吉的领地,拔野古大可汗达达的领地在南面。

唐朝的草原胡人主要是铁勒人,包括回纥也是铁勒人一支,契丹崛起后,建立了辽国,而与契丹同根同源,被称为北契丹的室韦人得到契丹的强力支持,不断向西扩张,把铁勒人赶去了中亚,室韦人成为草原主人,也就是今天的蒙古人。

所以从隋唐时代开始,就是东胡人逐渐崛起的过程,它们距离中原腹地之一的河北太近,渡过渤海就能直接威胁整个中原,这就能理解了隋朝为什么要打高句丽,从隋文帝开始,到隋炀帝,最后是唐高宗灭了高句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