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璘点点头,“如果有人游上岸呢?”
“怎么可能,船舱都锁住了,他们哪里逃得出来?”
“那他们携带的钱财呢?”
张泗水眯眼道:“只要舱门锁了,钱财跑不掉,打捞的时候就有了,然后分给女眷们一点点,就算封口了。”
马璘沉思片刻,咬牙道:“就这样干了!”
迁都是早就决定要做的事情,尽管贵族们反对强烈,但马璘发了狠,不愿迁都者,剥夺一切财产,全家没为奴隶,相反,愿意迁都者,可保留汉江两岸土地。
就这样,在唐军的威逼利诱之下,三十万新罗金城人浩浩荡荡迁都北城。
为了便于管理,唐军将所有人分为八个大营,一个是王族营,只限于惠恭王金乾运和他的子女嫔妃,共一百余人,第二个便是贵族营,包括所有被认证的贵族和他们家眷,共一千余人,为了方便管理,又细分为男子营和女子营,幼童跟母亲,其他就是百姓大营,也同样分为男子大营和女子大营。
一路下雨,天气潮湿,迁都大军行走极为缓慢,走了八天才走了两百里,队伍已经疲惫不堪。
这时,马璘决定用船只运载大家去汉州,这个决定赢得了所有人的一致欢迎,皇族先坐船走了,贵族女子营也坐船走了,贵族男人们也上了一艘半旧的万石大船。
贵族和皇室先坐万石大船而走,后面百姓则坐普通船只而行。
三天后,船队在汉州以东八十里的江面上遇到滂沱大雨,就在半夜里,十几艘船在风雨中倾翻,包括满载着五百多名贵族的大船也倾翻了,所有人都不幸遇难。
到汉州时,金城人才得到船只遭遇暴雨倾翻的消息,十四艘船只倾翻遇难,死亡三千余人,无论是贵族女子还是百姓女眷都跪在江边哭声一片。
唐军很快找到了两千多具尸体,运到汉州,接下来便是认尸、安葬,唐军又给了每户遇难贵族三百两银子,普通百姓给五十贯钱。
有了实际利益,便先安抚住了失去家人的女眷们。
当然,这次是消灭了京城的贵族,新罗各地还生活着不少贵族,马璘用了三年时间,用各种手段,将新罗各地的贵族一一铲除殆尽。
五年后,新罗国王病死,他的几个儿子都已先后病逝,唯一的长子在长安不肯回新罗,新罗没有了继承人,宣告灭亡。
而此时,新罗各州各县的官员都是长安派来的官员,本地官员也没有了,而朝廷官员也早就五年前的灾难中死亡殆尽。
不知不觉,新罗便成为了历史。
第1384章 巡视岐州
岐州雍县,李邺站在高处,注视着下面官道上忙碌的民夫。
此时是二月中旬,唐直道已经在二月初恢复动工了,从前年开始动工的唐直道已经修建了一年半,完工了近一半,关中段完工了九成,陇右段完工了六成,现在主要是河西段在修建。
唐直道并非重建一条官道,而是在拓宽平整现有的官道,这样工程量就会少很多,唐直道同样也不是一条道路,它还有各个支道,就像长江一样,除了干流,两侧还有无数支流,连接着各个县城。
东水西路是李邺即位后的两大战略工程之一,和灭国工程是相辅相成。
灭国之战并不是头脑发热,历史上的安史之乱后,唐朝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没有盛唐的气象。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口损失太大,财政来源枯竭,割据的藩镇和吐蕃入侵就像两个巨大的出血口,朝廷为了维护统治和军队,不得不竭泽而渔,普通百姓挣扎在生死线上,就仿佛失去了水份躯体,只剩下枯朽和衰败,哪里还有半点生机勃勃的盛唐气象。
李邺即位后,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安史之乱带来的千疮百孔和整个大唐的衰败,怎么才能恢复大唐生机,一般统治者想到的办法就是尽快结束战争,降税减赋,与民休养生息,重新对土地进行分配。
这也是李邺同样在做的事情,但和历史上统治者不同的是,李邺还在利用强大的唐朝武力征讨四邻,掠夺财富,这是最快速,最有效的补血方式,能使大唐财政迅速改善,还能留下积蓄。
比如回纥交付了一千万只羊,才把可汗和十万军队赎回去,一千万只羊意味着什么,一只羊两贯钱,那就是两千万贯钱的财富,相当于朝廷一年半的财政收入。
唐朝的朝臣们都是饱读圣贤书的鸿儒之士,他们却一個个睁只眼闭只眼放任李邺派大军东讨西征,就是因为灭国之战能带回来天量的财富,能够迅速改善财政,补贴财政,老百姓才能降税减赋,休养生息,大唐才能尽快恢复元气。
在现实和道德理念面前,他们更偏向于现实。
而东水西路工程则是真正的利国利民,把征讨得来的财富用修建工事办法分配给百姓,以长安为中心,长安以西修建唐直道,它不仅仅是连通西域,缩短统治中心和西域边疆的通行时间,有力巩固唐朝朝廷对边疆的统治。
其次就是把陇右河西的带动起来,交通更加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