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藏国 第799节(1 / 3)

李邺又决定建立一个类似后世教育委员会的部门,又父亲坐镇,再把国子监那些有朝气的年轻人调过来,彻底架空那帮腐儒。

李岱点点头笑道,“我早想好了,名字就叫督学院,再调一些老朋友参与,高适、李白、杜甫。“

李邺笑道:“我再从国子监调几名年轻能干的官员给父亲,父亲带着他们一起出去考察。”

三天的科举考试终于结束了,长安的各大酒楼和青楼都挤满了放松的士子,不管考得好不好,都过去了,再说就算考不上科举,接下来还有太学招生考试呢!

现在太学考试已经成了香饽饽,读五年后去各地当助教,这就是一等吏,做了五年助教,升职为教授,这就是从九品官了。

读太学最终也能当官,这个前途吸引了千万士子,十万士子,基本有一半都报考了后天开始的太学招生考试,文学、工学、农学、数学、天文地理学、船舶航海学、医学、律学、外国语言学等等十几门,一共招收三千人。

这个没有好临时抱佛脚的,今天只管放松,后天继续去考试就行了。

酒楼里到处都在谈论今天的考试,今天是科举最后一天,考试难度也是最大,进士考对策,明经考议论,算科考数学。

对策题是‘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要求是:‘可结合辽东或者南诏局势破题。’

这道题很难,如果只考南诏,不知多少考生会一眼抹黑了,幸亏还有一个辽东,每个人多多少少都能写一点。

武德酒楼内,一名考生得意洋洋对周围人道:“最后一题,我们押题押中了!”

酒楼内一片哗然,士子们纷纷问道:“兄台是哪里人?”

“我是鄂州的士子,我们州学教谕刘大儒很厉害,他一直在研究这些年的对策题,发现对策题都紧贴实事,比如去年的题目,天下一统于国何利?就是和消灭藩镇,大唐一统有关。

今年发动了辽东之战和南诏之战,但去年辽东之战的趋势就出来了,所以我们教谕押题对策和辽东有关,给我们准备了很多辽东的资料,这样就好写了。”

众人都羡慕万分,看看人家的州学,哎!人比人,气死人啊!

有士子不服气嘟囔道:“就算给你资料,你也未必写得出来。”

一名在此吃饭的年轻官员摇摇头笑道:“这道题如果只写南诏和辽东,那绝对考不上!”

众人不解,纷纷问为何?

年轻官员淡淡道:“题目是从南诏之战或者辽东之战破题,什么叫破题,就是从这里两场大战写起,这道题其实不是要求大家写这两场大战。

而是要求大家用法家的思想来看待大唐的对外政策,新罗侵吞我们安东都护府怎么办?日本对我们阴奉阳违怎么办?还吐蕃、南诏,还有草原的游牧民族,甚至还有遥远的安西。

大唐应该怎么维护自己的领土,用威、用德、还是用柔?”

官员说完,仰天长笑一声,起身走了。

士子们听得目瞪口呆,纷纷向掌柜打听那名官员是何人?

掌柜笑道:“那是天子的前任通事舍人,现任苏州长史韦应物,就是写‘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韦苏州,他这次回京,估计要升苏州刺史了。”

第1332章 重大日子

近六万士子在科举结束三天后又参加了第二次考试,地点还是之前的科举大营,这次是太学、工学和农学的三校联考,当然报考太学的人数最多,超过四万人,而工学和农学各有七八千人,但三校录取的人数是一样,各五百人,这就使得工学和农学的考中率大大高于太学。

今天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上午时分,天子李邺带着太子李檀以及所有五品以上高管来到了北城外的机关署。

今天是蒸汽机停机的日子,同时也是蒸汽机研制成功的大日子。

从去年九月到现在,蒸汽机成功运转了整整两百天,成功达到了目标。

李邺牵着儿子李檀的手走进机关署大门,后面跟着一百多名官员,军器监令李苍在前面带路。

李檀今年十岁了,在弘文馆读书,师从弘文馆博士王纮,有时间祖父李岱也会教一教他。

弘文馆隶属于东宫,它既是图书馆,同时也是传统的贵族学堂,只有三十余名学生,基本上都是三品以上高官子弟,要求极为严格,学术也是最高,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栋梁之才。

李檀被册封为太子后,按理应该单独教授,但李邺还是让他在弘文馆读书,培养他的集体意识。

机关署署令姚春山和徒弟魏金城领着李邺和众高官来到巨大的蒸汽机前,活塞还在气缸内前后运动,带动着曲柄和连杆的转动,最终带动数十架轧棉机运转。

李邺发现噪音少了很多,人耳已经能承受了,便笑问道:“声音小了很多!”

姚春山躬身道:“回禀陛下,我们利用马车上轴受的原理做了精钢轴套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