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藏国 第774节(1 / 3)

数百天竺人在山上搜寻,山下只有三名吐蕃骑兵在等候,一名千夫长和两名百夫长,他们自然不会上山,而是在山下等候,后面还跟着五六名天竺士兵。

这时,许武带着手下盯住了三人,准确说是盯住了三人的战马,把这三人干掉,有了这三匹马,他们就可以顺利返回西海大营。

至于几名天竺士兵,他们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这时,一名吐蕃百夫长翻身下马,去一边解手,这是一个机会。

许武果断抓住这个机会,他让手下继续盯住其他两人,自己连续两个前滚翻,便到了落单百夫长的身后。

当吐蕃百夫长刚刚要站起身时,许武猛地扑上去,捂住对方的嘴,锋利的匕首刺穿了对方的后心,百夫长一声不吭,便软软倒地。

许武将尸体拖到一块大石后面,又迅速返回藏身出,两名吐蕃将领还在眺望山上,这时,山上的烽火被踩灭了。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山顶,这是机会,许武和手下举弩瞄准了两名千夫长,虽然只有几十步远,但两人都穿着锁子家,唯一的目标就是他们的咽喉。

恰好这两人正抬头看山顶,这就给了他们绝佳的机会。

许武把这名士兵留下来是有用的,因为他箭法高超,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比如现在。

两人几乎同时放箭,两支箭闪电般射去,正中两名吐蕃将领的咽喉,两人翻身落马。

许武和手下一跃而起,挥舞着短矛冲上去,吼声如雷。

五名天竺士兵以为对方来了很多人,吓得转身便逃。

许武和手下翻身上马,牵了另一匹马,两人调转马头便向茫茫的戈壁中疾奔而去,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

长安,进入十月下旬后,天气明显冷了,寒风凛冽,长安人都穿上厚衣,走在路上也缩起脖子。

虽然朝廷在紧锣密鼓为新帝登基做准备,但李邺的心思却飞向遥远的陇右,他刚刚接到李晟的紧急飞鹰传信,大非川出现了敌情,请求朝廷增兵鄯州。

参谋房内,李邺站在沙盘前沉思不语,枢密使段秀实道:“殿下,现在已经快十一月了,吐蕃这个时候出兵风险很大,他们基本上不可能回去了,也就意味着没有了后勤补给,只有随军携带的粮食,如果他们找不到落脚之地,或者搞不到粮食,很可能会全军覆灭,吐蕃不会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吧!”

李邺点点头,“我也觉得奇怪,破釜沉舟,那是本身就没有退路了才做出的一個姿态,但凡有一点退路,都不会干出破釜沉舟这种事情,所以吐蕃在这个时候出兵陇右非常诡异,这里面必有缘故。”

“会不会只有一两千军队,小规模的骚扰?”段秀实又道。

李邺摇摇头,“这和兵力多少没有关系,而是这个时候根本不该出兵,在不该的时候出兵,必有蹊跷!”

“那殿下要出兵吗?”

“当然,我已经下令驻扎兰州的两万军队赶往鄯州,同时命令裴琇的一万甘州军出大斗拔谷,支援陇右。”

这时,段秀实想到了什么,连忙道:“殿下,卑职刚刚想起来,几个月前,枢密院曾得到一个情报,当时殿下还在幽州,浑瑊抓到十几名吐蕃探子,都是天竺人,据他们交代,吐蕃军中的天竺人去年冬天因补给不足,死了三万余人,要么冻死或者病死,现在吐蕃军中的天竺人只剩下七八万人,会不会这次进攻陇右的吐蕃军队都是天竺人?”

“你是说吐蕃高层担心他们熬不过这个冬天,所以提前把他们消耗掉?”

段秀实点点头,“卑职就是这个意思!”

李邺沉思片刻,确实有这个可能,很符合吐蕃军‘非我族类,都是耗品’的理念,是唯一能解释现在出兵的理由,吐蕃军要消耗天竺人,准确说是要用天竺人来消耗唐军。”

李邺负手几步笑道:“我正发愁开发流求和吕宋找不到劳工,吐蕃军就把这些天竺人送来了,岂不是瞌睡就递来枕头。”

李邺当即令道:“传来浑瑊部也率军参加战斗,如果对方大军是天竺人,务必活俘!”

李晟已经得到了准确情报,对方有七万五千余人,绝大部分是天竺人,只有数千吐蕃骑兵。

这个情报正是冷湖戍堡旅帅许武带来的,他带手下躲过了敌军主力,抄近路赶到西海大营,带来了第一手最详细的情报。

从千夫长的马袋中,他们找到了很多重要情报,比如知道了对方主将是达扎路恭,知道了对方的兵力构成,五千吐蕃士兵和七万天竺士兵。

还找到一封千夫长写给大相尚结息的信,抱怨这是一次很不理智的出兵,用七万天竺军队消耗唐军,搞不好最后连五千吐蕃骑兵也赔进去。

正是这些情报,让李晟有了战胜敌军的思路。

李晟着实赞赏许武的担当和智勇双全,当即破格提升他为斥候郎将,赏钱五百贯,同时提升他的手下为队正。

这时,李晟已经接到了甘凉都督裴琇和河州都督浑瑊的快信,裴琇率一万军已出大斗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