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藏国 第592节(2 / 3)

这实际上也是刘晏和朝廷后期谈判时追加一个条件,益州、蜀州和成都和官员由齐王任命,天子李亨也答应了。

目前蜀州已并入益州,这样益州的管辖范围扩大,和成都府就不会出现职能重叠了。

崔圆快步走上前,躬身道:“参见殿下!”

李邺微微笑道:“崔使君怎么也在仓库?”

“卑职就是来找殿下!”

“有什么事?”

“殿下返回陇右,要带走的财物是走水运,还是走蜀道北上?卑职要提前安排了。”

李邺想了想道:“原本是考虑走水运,但路途太遥远,路上也不安全,就走陆运,由骆驼运载北上,另外铜钱和粮食都留在巴蜀了,不再带走!”

段秀实和崔圆大喜,一起躬身行礼,“感谢殿下成全!”

李邺笑了笑道:“然后就是所有的黄金和白银,还有皇宫三千箱财宝我要带走,别的就不带了,当然还要保证士兵路上补给,对了,糖料要带走。”

崔圆连忙道:“殿下放心,卑职一定会安排妥当。”

李邺想起一事,又吩咐段秀实和崔圆道:“还有一件事重要之事,太上皇的灵柩要发往长安,我决定走水运,要千万注意冷冻遗体,成都应该有专门的店铺吗?”

崔圆连忙道:“有好几家,他们经验很丰富,卑职可以把他们都集中起来,一起送灵回长安。”

李邺点点头,“走荆襄水路,我会派三千军队护卫,这件事麻烦崔长史多多尽心!”

“卑职一定办好此事。”

李邺笑道:“至于李璘全家就走陆路押送吧!省得梁崇义打他们的主意,段使君,你来安排。”

段秀实点点头,“卑职明天就安排,另外,殿下不是答应一部分皇宫财物”

李邺不以为然地摆摆手,“这个我回去再考虑,伱就不要管了。”

段秀实连忙答应,李邺心知肚明,他这个时候送一批财物回去,十有八九是给太上皇陪葬,这种事情他可不想干。

第969章 寿宴趣事

两天后,李邺得到谈判完成的消息,他也正式启程返回陇右了,李邺留下五万军队坐镇剑南,他亲自率领六万大军和四万头骆驼北上。

四万头骆驼携带路上粮食补给,三千大箱皇宫财富以及一百二十万两白银黄金,还有就是三十万斤糖料。

糖料是巴蜀著名特产,自从熬糖技术几十年前从天竺传到巴蜀后,巴蜀南部大量种植甘蔗,以至于大唐的大部分赤糖都产于巴蜀。

蔗糖料目前还是奢侈品,市场上价格高,所以这批三十万斤赤糖李邺要先带走。

其实他还准备带走铜铁、油料、茶饼、布匹、绸缎等等物资,只是数量太大,实在带不走,只能等下一次了。

段秀实、崔圆、陈涣、白孝德等文武官员将李邺送出十里,李邺率大军浩浩荡荡北上了。

长安,谈判结束后,天子李亨为表彰李邺收复剑南道和山南西道,又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封赏,李邺兼任剑南节度使,加封太师,李邺的父亲李岱被封为安阳郡王,母亲裴氏封郡王妃。

李泌封校检吏部尚书,刘晏封校检户部尚书,陈涣封校检太常卿、岑参封校检刑部侍郎、王维封御史中丞,以及白孝德、辛云京、段秀实、荔非元礼、荔非守瑜、雷万春、南霁云、裴琇、李抱真、卫伯玉、王汝孝、高秀岩等十二人皆封大将军。

同时又封雷万春为荆南节度使,管辖峡、秭、荆、岳、鄂、沔六州,这个荆南节度使封得比较勉强,李亨并不情愿,可如果不封,雷万春搞不好又要向东扩张,所以赶紧把他的管辖范围确定下来,不准他继续扩张。

天子李亨的政治意图也很明显,把河陇的重要官员纳入朝廷体系,让他们不仅效忠于齐王,也效忠于自己。

宁王府今天格外热闹,府中举行大宴,庆贺宁王李琳六十岁寿辰。

长安各个权贵高官前来祝寿的宾客有数百人之多,大堂上坐在十几名官员,都是高官,包括安阳郡王李岱、相国裴冕、李岘,还有太傅独孤烈、驸马独孤明,工部尚书颜真卿,当然还有主人李琳,兄弟李瑀。

另外还有两名特邀客人,一个是刘晏,一个是乔彬,乔彬无论资历和官职都还差一点,按理他没资格坐大堂,但李琳是看着他长大,所以特地让他坐在最后。

寿星李琳住在正中间,左边是大学士、安阳郡王李岱,右边是相国裴冕。

众人相谈甚欢,这时,李琳问刘晏道:“请问刘尚书,太上皇的灵柩什么时候能到长安?”

刘晏迟疑一下道:“这个我还真不太清楚,乔司马,你有消息吗?”

刘晏又问乔彬,乔彬连忙欠身道:“回禀司马,回禀王爷,太上皇灵柩应该到荆州了,估计还有十天左右能到长安。”

“乔哥儿,灵柩是走水路吗?”李琳惊讶问道。

“正是,听说有二十几名专门的送灵师照管,三千水军护送,估计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