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长长叹口气,又补充道:“三百二十件太庙礼器必须尽快送回来!”
太原的谈判已经进入第二十天,天子以谈判不对等为借口,将张镐调回长安述职,现在谈判主使变成了刑部侍郎元载,副使依然是骆奉先。
而元载基本上都会听从骆奉先的意见,这样一来,谈判就顺利很多。
由于朝廷在军队自主权和财税权上让步,这是三个最核心的权力之二,所以李怀仙也在很多方面也让了步,接受郡王封号,不再追求亲王,再比如承诺军队不跨界,就算跨界也必须得到天子的同意,也同意总兵力限制在十万人内。
在监军权上,双方也达成妥协,监军每年进驻一次,时间不超过一个月,相当于一次年检,这对李辅国很重要,这是他每年收钱契机。
十三个条件中,双方已经谈妥了十一条,还有两个关键条款没有谈妥,一个是第五条,地方官任命权,这是三个核心权力之一,另一个是第七条,继承权。
朝廷在财权和军权上让步了,对人事权就不肯让步了,一定要拿到地方官府的人事权。
而李怀仙要继承权,他当然要把节度使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双方一时争执不休,又陷入了僵局。
第891章 后患难断
蓟县,李怀仙再次把张通儒请到自己大帐,商量谈判进展。
张通儒沉思良久笑道:“其实继承权谈判毫无意义,军权在使君手上,等需要继承的那一天,谁还会在意什么条款约束?或者提前几年任命自己儿子为副节度使,接掌兵权,给朝廷面子,就说举贤不避亲,不给朝廷面子,就直接任命为节度使,朝廷能不承认?”
“有道理,继续说!”
“关于地方官任命权,可以一分为二,把州一级的任命权给朝廷,县一级的任命权归节度府,如果州官听话,就给他点权力,如果州官只想效忠朝廷,那就让县里直接架空,州衙政令出不了官衙。”
李怀仙负手走了几步,“朝廷也不是傻子,他们肯定明白我们的意图。”
张通儒笑道:“任何事情都能说得通,我们要考虑当地豪强的利益嘛!所以要县官任命权,关键是搞定了李辅国,他会向天子解释,只要朝廷肯让一步,那我们也会让了一步,放弃继承权,使君说对不对?”
李怀仙缓缓点头,“长史说得对,李辅国是关键。”
长安,赵枫再一次在夜里拜访了李辅国,这一次他摸出一个盒子,放在桌上,下面还压着一封信,
李辅国打开盒子,这一次是一颗大品金黄珠,大小如鸽卵,闪烁着金光。
“这颗珠子是安禄山送给他妻子的,后来又归史思明的老婆,现在归阿翁了!”
李辅国点点头,他知道这种大品珠是无价之宝,市场上根本就见不到的宝物,他拥有不少玉石,但这种大品明珠还是第一次得到。
赵枫笑道:“谈判达成之后,再一次性给阿翁三万两白银。”
李辅国笑了笑,拾起信看了片刻,他便道:“我知道了,会让你们节度使达成心意!”
次日,李辅国匆匆来到御书房,找到了天子李亨。
“陛下,我看到骆奉先的快报,似乎双方谈判又出现了僵局?”
李亨点点头,“一个继承权,一个地方官府人事权,都是重头啊!双方都不肯让。”
“陛下,微臣的意见,继承权绝不能让,一旦有了继承权,藩镇就变成王国,性质完全不一样了,至于地方人事权,微臣倒觉得问题不大,当初我们同样拥有幽州的人事权,但安禄山还是一样造反。
微臣觉得像李怀仙这样的军阀,应该重视军权,而不是重视地方权力,他应该是想得到各地豪门支持,要知道县一级官衙几乎都是被地方豪门把持,是地方豪门逼他不放人事权。”
李亨沉吟一下道:“你的意思是,用地方人事权换对方继承权让步?”
“陛下,我们必须得让步,但微臣觉得,也不用让得太多,把县一级的人事权交给他,他给地方豪门一个交代,微臣相信他对州一级人事权不会有兴趣,这样我们就以最小的代价拿到最大的利益。”
李亨微微点头,“朕支持你的意见,双方都需要让步妥协,但政事堂那边咬牙不放人事权啊!”
李辅国哼了一声,“财权都让了,那这个人事权有什么意义?帮李怀仙收税吗?李怀仙要养军队,要收税赋,地方敢不配合?当心他被逼急了,一个个全杀了,陛下,其他军阀都在看着呢!如果李怀仙顺利投降,那么田承嗣和张忠志也都会跟随投降,五年的叛乱由此结束,天下百姓也不用再受战乱之苦,陛下也有时间和精力处理皇太弟的危机,为一个县级人事权导致谈判失败,因小失大啊!”
李亨本来就没有主见,他被李辅国彻底说服了,他点点头,“这件事朕做主了,出让县级官员任命权,换取他在继承权上的让步。”
在双方各自让步下,谈判终于达成一致,李怀仙正式投降朝廷,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