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藏国 第527节(1 / 3)

没有逃回相州的两万六千余人全部阵亡,无一活命。

蔡希德跑回洛阳向史思明哭诉,田承嗣没有出兵配合自己,导致自己全军覆灭。

史思明大怒,谴责田承嗣不顾大局,田承嗣连声叫屈,派儿子田华来洛阳解释,他们被田神功军队牵制,不敢倾兵北上,但还是出动了一万五千人,但因为蔡希德没有及时送去情报,他们大军杀向赵州,结果在冀州南宫县遭遇两万唐军伏击,伤亡数千人,被迫撤退。

田承嗣当然是胡说八道,他就赌史思明不会派人去核实,就算去核实也没有用,南宫县被两次屠城,已经荒芜了,周围百里人看不到一个人烟,能找谁核实?

田承嗣这只老狐狸早就把说辞想好了,还倒打一耙,是蔡希德没有及时提供唐军情报,以至于他们走错路遭到伏击。

史思明也抓不到田承嗣把柄,这件事也只得不了了之。

但李邺没有在沙河久呆,战争刚结束,他立刻带着南霁云和一万骑兵疾速北上,他得到消息,恒州真定县难民营遭到一支数百人武士袭击,难民死伤千人,这支黑衣武士队伍逃进了恒山。

李邺立刻意识到,这极可能是幽州阿史那承庆派来的武士,他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对唐军的难民接收进行恐怖袭击,破坏唐军的难民计划。

两天后,李邺赶到了真定县,真定县是难民接收行动的指挥中心,文官由难民署署令贾深负责,武将是高秀岩,他率八千士兵保护井陉口和真定县的安全。

李邺风尘仆仆赶来,身体困倦之极,他在大帐内坐下,高秀岩匆匆赶来,躬身抱拳道:“卑职护卫不力,导致难民被袭,卑职愿承担一切责任。”

李邺摆摆手,“我日行三百里赶来,不是为了追究你的责任,我要知道事情怎么发生的,问题出在哪里?”

“回禀殿下,真定县一共有三座难民营,目前共有难民三十万人,一般都是各地过来的难民,在难民营内休息三天后然后启程去井陉,不断地走,不断地来。

事情就出现在第三座难民营,它在北面一点,被袭击那批难民以老弱为主,大概三千人,他们正前往井陉的路上,我们有三百士兵沿途保护,因为都是老弱,走的慢,队伍拉长了,最后的一批人被袭击,我们士兵赶过去,结果前面的难民也被袭击,当时顾此失彼,很被动,最后一千人出头难民不幸死亡。”

“发生交战了吗?和那群黑衣人。”李邺又追问。

“有短暂交战,我们阵亡四人,伤十余人,对方死了十三人,伤二十七人,其中八名伤兵都被我们抓住了。”

“有审讯吗?”

高秀岩点点头,“我们当天就审讯了,他们来自幽州的光明会,是他们的国师阿史那承庆派来的。”

“又是这个该死的混蛋!”

李邺着实恼火,整个安史集团没有对他造成什么威胁,但这个阿史那承庆却给他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李邺脸色铁青,又问道:“这群黑衣武士退到恒山哪里?”

“回禀殿下,他们在恒山里有个老巢,但被抓人的都不知道老巢在哪里?最接近的情报是在恒山七里谷附近。”

李邺点点头,对方没有退回幽州,而是躲进恒山,说明他们还要发动袭击。

李邺当即令道:“去把斥候郎将张典给我找来!”

第852章 惊闻变故

恒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方圆数百里的一片山区,这里沟壑众多,极容易藏身,在隋末时,这里更是藏龙卧虎,盗贼横行。

几百人藏身在这片山区内,要想找到他们,虽然不至于大海捞针,但也绝非易事,关键人是活的,如果发现你在找他们,轻则离开恒山,让你找几个月也一无所获,重则给你挖几个陷阱,搞不好小命也丢在里面了。

唐军抓住了八名战俘,还是得到一点情报,黑衣武士们藏身在七里谷附近。

张典率领三百名斥候进入了恒山山区,张典经验丰富,他知道人多容易被发现,索性让三百名手下躲在一处山坳内休息,他亲自带着五名手下和一名向导向七里谷方向摸去。

向导姓罗,是一个本地猎人,对恒山一带了如指掌,这里的一草一木他都认识。

“将军,这里有两个七里谷,一个叫七里刀谷,另一个叫七里香谷,伱说藏了几百人,我估计他们在七里香谷。”

“为什么七里刀谷不行?”

向导笑道:“听名字就知道了,那座峡谷就像刀劈开一样,深三里左右,但最宽也只有两人并肩,几百人躲在里面只能面壁,七里香谷就比较大,里面树林很多,水源充足,深达十余里,很适合躲藏,我也经常去那里猎鹿。”

张典沉吟一下道:“只是说躲在七里谷附近,并不一定躲在山谷内。”

向导想了想道:“我还是建议你们去七里香谷,因为七里刀谷这个名字一般人不知道,我小时候就一直叫刀谷,他们是外人,应该不知道七里刀谷这个名字,七里香谷这个名字一直没变。”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