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节度使李嗣业在相州身中两箭,又在防御洛阳时身中数箭,伤势沉重,不得不卸任军职,回长安养伤,一场相州惨败,安西军伤亡近半,又一场洛阳之战,安西军伤亡数千人,去年三万安西北庭军前来勤王,现在只剩下八千余人了。
随着李嗣业卸任,鱼朝恩趁机向天子李亨密报,可以借机削藩,得到了李亨的默许。
鱼朝恩便以兵力不足万为借口,解散了安西行营,除去安西军军旗,将安西军将士编入他的神策军中,改用神策军军旗,由他的心腹大将王唯良统领,军旗易帜引发了安西军将士强烈不满,不等王唯良上任,愤而散去者已有十之四五。
段秀实便约了几名志同道合的大将,各带数百人西行,在凤翔汇合后,一起来金城县投奔李邺。
不过他们运气也不好,正好遇到陇右暴风雪,也幸亏得到秦州刺史崔光远的帮助,给他们提供一千头骆驼,才使他们能艰难抵达金城,受到了李邺的热烈欢迎。
“李嗣业现在情况如何?”李邺问道。
段秀实摇摇头,“他情况非常不好,我们去探望过他,太医说他很可能挺不过这个冬天。”
李邺叹息一声,“希望他能熬过这一关,我再和他好好喝一杯。”
李邺又问三人道:“洛阳那边情况如何?”
白孝德摇摇头道:“本来洛阳可以不失,我们安西军和其他军队三万余人和史思明的军队在偃师县激战了整整四天,鱼朝恩那狗贼统帅十万大军赶到新安县,就是按兵不动,不肯来救援,不说他救援吧!哪怕他率大军进驻洛阳城,我们也可以撤退回洛阳城,他就是按兵不动,我们被李归仁抄了后路,三万军损失过半,只得向西败退到陕州。”
荔非元礼恨道:“我兄弟守瑜在相州断后,不幸阵亡,为国捐躯,最后连个追封都没有,让人心寒,天子昏庸,重用宦官,忠良无出头之日,这样的天子,不效忠也罢!”
李邺又笑着给他们斟满一杯酒,“可惜你们来晚一步,我们刚刚和吐蕃大战,打得痛快!”
段秀实叹息道:“是啊!我们都很遗憾,没有能赶上这场大战,不过我们在秦州看到了这场大战的战利品,我们都很惊讶。”
“是什么?”李邺有些不解。
“吐蕃皮帐,品质很高的帐篷,殿下居然给了难民,让我们心生敬佩!”
李邺笑了笑道:“我们缴获了一万一千顶吐蕃皮帐,如果不用,就直接收仓库了,陇右的冬天这么冷,还有几十万百姓没有能回家,给他们使用正是物及所用。
再说,等他们回家后,皮帐还会收回来,真正送给他们的是每户一只羊,那才是我们的心意。”
三人一起举杯道:”殿下心念陇右苍生,为民而战,能为殿下效力,是我们的荣幸!”
第774章 再次入相
长安,李岱和往常一样来到自己官房,这几天他很忙,作为礼部侍郎,每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科举。
每年的科举会在三四月间举行,但从前一年的十二月份就要开始准备了,甚至更早就必须着手制定方案,当然是李岱的手下制定方案,方案交给李岱后,李岱开始初步审核修改。
在他这里敲定后提交给政事堂,政事堂肯定会返回要求修改,然后礼部再提交,政事堂审核通过后提交给天子批示,一般到了天子那里,总原则是不会变了,最多细节上改一改,而且还不能在政事堂提交的定稿上修改,只能贴一个便条。
政事堂会根据天子的意见出一个补充条款,一并交给礼部。
现在是十二月中旬,李岱必须要在这两天拿出方案来,要不然时间上来不及,一般在过年前要确定总方案,过年后就正式进入实施环节。
李岱正在官房全神贯注地审阅草案,这时,一名宦官急匆匆跑来,在院子里喊道:“李侍郎在不在?”
“啊!是韩公公。”李岱笑眯眯迎出来。
韩奉恩可是最近御书房的红人,攀上了李辅国,李辅国便安排他上午在天子身边当值,上午可是官员们汇报比较多的时段,这位韩奉恩自然就红了。
韩奉恩连忙道:“圣上召见侍郎,可能是问科举的事情,请侍郎赶紧跟我去。”
李岱吓了一跳,连忙拿上草案稿跟在韩奉恩身后去了御书房。
天子当然可以随时询问科举之事,也可以看草案稿,还可以提出自己意见,这些都无可厚非,反正不是正式审核,谁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
来到御书房,李岱躬身行礼,“微臣参见陛下!”
李亨满脸笑容道:“爱卿免礼平身,请坐!”
李岱在一旁坐榻上坐下,他们都习惯于跪坐,跪坐比较低,而天子坐得比较高,就有点居高临下的感觉了。
“科举的草案好了,朕想看一看!”
“回禀陛下,已经好了。”
李岱连忙把科举草案稿递上去,其实昨天就好了,今天他打算再检查一遍,正好天子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