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马重英有点急了,还没有开始攻城,伤亡就超过三成了,这怎么行?
他当即下令道:“击鼓助威!”
“咚!咚!咚!咚!”
吐蕃军战鼓敲响,鼓声激昂,让战场上的吐蕃士兵俨如打了鸡血一般,个个奋勇异常,一架架攻城梯搭上城头,开始迅速向上攀登。
城头上,数百名长斧手闪身而出,挥动长斧奋力向攻城梯劈去,对付攻城梯,李邺的军队已经非常娴熟,首先就是劈断最顶上的两根横档,当然,吐蕃军士兵还是能上城,但难度明显变大了。
如果再有唐军士兵防御森严,每一架攻城梯前,数十支长矛短刀一起防御,攀上城头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但紧接着迎接吐蕃士兵的,却是俨如冰雹般的滚木礌石,劈头盖脸砸下,躲都没法躲,一串串吐蕃士兵被砸得跌下城去。
好容易避开滚木礌石杀到城垛口前,却发现脚下无法借力,根本攀不上去,还不等士兵们破口大骂,十几支长矛已经刺穿了他们的身体,紧接着寒光一闪,人头飞离,无头尸体从空中落下,脖腔的鲜血在空中飞洒。
这是李邺的防御创新,每一架攻城梯前都要站两名重甲步兵,轮流出战,效果极好,几乎每个冲到攻城梯顶端的吐蕃士兵都会被斩为两段。
另外还有两千名重甲步兵在待命之中,他们的任务是对抗二十架飞梯敌军。
这时,二十架飞梯也越过了护城河,冲到了城墙下,拉拽的牦牛已经撤下,由士兵推着它们滑行,飞梯地盘的前端重重顶在了城墙上。
每架飞梯上装有两部长梯,数百名吐蕃士兵在后面拉拽绳索,两架长梯先后竖了起来,梯子上事先挂满了强悍的吐蕃士兵。
第771章 激战金城(下)
之前高秀岩给李邺说过,飞梯最大的弱点就是它的绳子,这也是破解飞梯最好的办法。
李邺采纳了高秀岩建议,他挑选了一千名神箭手,安置在各个马面墙上,用弓或者弩专射飞梯的绳索,这里面有个概率问题,一个人不一定射得中,那么增加到十个人,可能性就增大十倍,增加到一百人,可能性就增加到百倍。
但把赌注押在一个地方,这绝不是李邺的做事风格,他不仅准备了一千名神箭手,还准备了两千重甲步兵,若神射手没有成功,则由重甲步兵来专门对付二十架飞梯的吐蕃士兵攀城。
就在李邺身边三十步外,两架飞梯已经竖起起来,李邺看得清楚,他抽出两支箭,张弓搭箭,两支箭快如闪电,正中两根绳索,却没有任何效果,他这才发现每一架飞梯竟然都有七八根绳索,根本分不清那根绳索有用。
他索性扔掉弓箭,身上的八把飞刀疾速射出,八根绳索全部被飞刀斩断,在最里面的隐藏处,崩得极紧的绳子突然断裂了,只见两架长梯从空中重重砸下,一片惨叫,攀在梯子上的六十名吐蕃士兵当场被砸死毙命。
与此同时,飞梯接二连三出事,不过二十架飞梯只损失了三成,唐军还是小看了吐蕃人的智慧,吐蕃人设了很多疑绳,神箭手射中的大部分绳索没用,最终还是有十四架飞梯架上了城头。
吐蕃军士兵纷纷跳上城头,和城头上唐军激战,马重英大喜,立刻下令道:“传来所有攻城士兵向飞梯汇拢!”
他已经看出其他攻城梯似乎都被破坏了,根本上不了城,只有飞梯能攻上城去。
他随即又喝令道:“攻城槌上!”
城头上,重甲步兵迎战而上,其他唐军士兵纷纷闪开。
重甲步兵的威力在这一刻显示得淋漓尽致,无论多少吐蕃士兵攀上城头,都被他们一刀斩为两段。
李邺注视着城下的士兵如蚁群一般,从四面八方向十四座飞梯汇拢,另外还有两支重型攻城槌混在人群中,向城门冲去。
李邺当即下达了几条命令,“传令再增加两千重甲步兵,包围敌军飞梯上城通道。”
他又回头对李抱真道:“准备两千罐火油和一万捆麦秸,待瓮城内火起,立刻用火油进攻敌军飞梯!”
“遵令!”
李抱真下去了,李邺又对雷万春令道:“瓮城那边不光用火也要用箭,立刻带两千重弩士兵过去。”
“卑职遵令!”
双方的激战已经到了白热化,源源不断的吐蕃士兵冲上城头,同时也有一队队重甲步兵奔跑过去支援。
城头上已是尸山血海,满地尸体断肢,内脏堆积,充满刺鼻的腥臭气息,鲜血汇聚成小河,沿着城墙边缘下水孔流下城去,染红了整个护城河。
但吐蕃军没有被吓倒,依旧不顾一切冲上来和唐军重甲步兵激战,只是没有任何夺城效果,他们只要冲上来,就会被寒光闪闪的陌刀毫不犹豫斩杀。
可就算吐蕃士兵成功冲破了重甲步兵包围圈也没有用,在两侧城墙上,还各有三百名弓弩手严阵以待。
“轰!”城门处传来一声闷响,城池晃动,这是吐蕃军攻城槌在撞击城门了,在此之前,唐军已经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