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头,“司马就不用考虑辞职了,我考虑用汉阳县令黄有功出任襄州长史,你们觉得如何?”
李邺对汉阳县养老助幼的传统,印象极其深刻。
“卑职完全同意!”
李泌当即表态道:“卑职在汉阳县呆了十几天,仔仔细细考察了汉阳县,汉阳县确实治理得井井有条,治安非常好,青壮人人都有事做,所有六十岁以上老人,十六岁以下孤儿都由官府补助,真正做到了老有所养,少有所依,卑职说的特殊学校,就是参考汉阳的扶幼学堂。”
王昌龄追问道:“那柳洵改任何职?”
“让他去州学当学正,可能更适合他一点。”
李邺当即下达了鲁王令,免去襄州长史柳洵之职,升汉阳知县黄有功为襄州长史。
柳洵改任州学学正。
但让李邺没有想到的是,柳洵竟然跑来哭诉一通,说他是外地人,他不屑于去本地的世家豪门一一拜访,结果得罪了他们,导致被他们报复,他的政令根本出不了州衙。
在赈济老弱这件事上,他并不反对赈济,而只是主张鼓励民间赈济,而不能由官府事事包揽。
但这些世家豪门都不买帐,一个都不响应他的呼吁,他只得作罢。
至于养懒人的说法,是因为他看到很多人拿着桶来打粥,认为一部分刁民贪得无厌,只想占便宜,所以他一怒之下命令县衙停止赈济。
李邺无语了,柳洵的哭诉,他看到了一个自命清高,却百无一用的书生,一个吝啬小气,连幕僚钱都舍不得花的无能之辈。
专门拨给他每月十五贯钱的幕僚钱,他拿去养小妾了,导致他身边一个幕僚都没有。
不懂人情世故,不懂民间疾苦,不体恤下属,完全就是一个内心充满偏激的愤青,连最起码的赈济都不懂。
百姓拿桶来装粥,他就能带一桶粥走吗?这是赈粥,不是自助餐,每人的定量是两勺,哪怕拿口缸来也是两勺,他就不想想因为穷人家里是不是没有合适的容器。
就为这点小事,他就叫停了县衙的赈粥,这样的人居然被自己任命为最重要的襄州长史,李邺就恨不得给自己几个耳光,自己真是瞎了眼。
第660章 彻底堕落
“砰!”一只茶盏狠狠摔在地上,被摔得粉碎。
书房内,柳洵脸色铁青,狠狠盯着屋顶,眼睛喷射着怒火,牙缝里迸出一句话,“李邺,你欺人太甚!”
“你在胡闹什么呢?”
柳洵的父亲出现在门口,阴沉着脸,冷冷看着儿子。
柳洵低下头,恶狠狠道:“父亲,李邺听信谗言,不问青红皂白,直接将孩儿免职,我觉得不公,我想杀人!”
柳父慢慢走进来道:“所以你在这里怒骂摔杯子,就能解决问题?”
“那孩儿该怎么办?堂堂的襄州长史被贬为州学学正,这个奇耻大辱,孩儿忍受不了啊!”柳洵再也克制不住内心的悲愤,眼泪刷地流了下来。
柳父坐下,摆摆手,让柳洵也坐下。
“我理解你的心情,以前为父就给你说过,你适合当幕僚,不适合当主官,因为你是个书生,总是自命清高,不懂人情练达,不会玩官场,所以你被排挤也很正常,不要再狂怒了,冷静下来,李邺说到底只是一个小小的军阀,不做就不做,有什么大不了,你完全可以去投靠李环,他在江淮为节度使,又是真正的皇子,比李邺这个伪宗室要强得多。”
“孩儿担心李环会认为我曾背叛他!”
“话都是人说的,随便找个借口就掩饰了,关键还是他现在需不需要你,你写封信给李环,如果他想用你,肯定会招你过去。”
柳洵咬牙道:“我可以写信,但我实在咽不下这口恶气!”
这时,管家匆匆来报,“老爷,外面有人求见,送来一份帖子。”
管家呈给一份帖子,帖子是装在信封内,信封口已经封住,显然是不想让管家看到。
柳洵撕开信封,看了看拜帖,顿时吓了一跳,“燕国礼部郎中邱明。”
居然是安禄山的人找自己了,柳洵看一眼父亲,柳父冷笑一声,“他们鼻子还真灵,见一见无妨,听听他们想说什么?”
柳洵心中忽然生出一种强烈的报复欲望,最好让燕国的军队将李邺和他手下官员斩尽杀绝!
李邺对柳洵也算仁至义尽,虽然免了他的长史之职,却没有完全剥夺他的福利待遇,比如五亩的官宅还是给他居住,但也仅限于住宅,其他的俸禄补贴之类肯定会降,这是必然的,月底领俸时,柳洵就知道了。
客堂上,一名中年男子正在喝茶等待,他叫做邱明,官任燕国礼部郎中,他原本也是河北道的一名县令,投降后被安禄山任命为礼部郎中。
但他另一个身份却是满福大酒楼的掌柜,他当然是燕国设在荆襄的情报探子首领。
之前他们的情报站被摧毁,但燕军必须要了解荆襄的动向和军队部署,所以又一次投入资源,筹建了情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