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就地冶炼,我来安排冶炼工匠,最后得到的粗银,我们三七分,地方官府拿三,节度府拿七。
然后我拿钱粮来购买你们的粗银,这样伱们手中就有了钱粮,开始着手清理河道,一定要把水运打通,这是你们的最大政绩。”
“殿下能不能先预支给我们一部分,清理河道实在拖不下去了。”两名官员小心翼翼地恳请道。
“可以,我先预支给你们两万贯钱和一万石粮食,但我丑话说在前面,我会派人查帐的。”
两名官员大喜,一起站起身感谢节度使的全力支持。
两名官员告辞走了,李邺摇摇头,他很理解这些官员的难处,守着宝山却不敢动,更重要是,就算有矿也换不他们所需要的粮食物资。
就是清理几十里的河床而已,近百年一直拖到现在也得不到治理。
这时,亲兵在门口禀报,“启禀殿下,军师来了,有急事求见!”
“请他进来!”
片刻,李泌走了进来,他前些天回了一趟襄阳,了解襄阳情况,昨天又返回汉阳。
“殿下,官员都接待结束了吧?”李泌走进来笑道。
李邺苦笑道:“最后还有道州和连州,明天一起接见,就结束了!”
“殿下,有件重要之事,季广琛派次子来见殿下,有封信他要亲手交给殿下。”
李邺一怔,季广琛派儿子来见自己,为什么?
李泌看出主公的疑虑,笑了笑道:“刘巨鳞都彻底投效殿下,何况季广琛?”
李邺点点头,“人在哪里?宣他来见我!”
片刻,季春之被带来内堂,他躬身行礼,“小民季春之参见鲁王殿下!”
“你父亲有信给我?”
季春之从怀中取出信,呈给李邺,李邺接过信笑问道:“听说你父亲改任洪州刺史?他是否打算跟永王东去?”
季春之沉声道:“我父亲的去或者留,都在殿下的一念之间。”
这句话回答得有水平,李邺打开信细看,他着实震惊,李琳准备将七百万斤粗铜和五十万两粗银运走,有这么多吗?
李邺看完信笑道:“你父亲还有口信给我吗?”
季春之摇摇头,“我父亲要说的都在信中了。”
李邺微微笑道:“回去转告你父亲,能得他的投效,李邺深感荣幸!”
季春之激动地行一礼,“小人这就回去禀报父亲。”
“休息一天吧!明天再出发回去。”
“小人可以在路上休息,还是今天就走,感谢殿下接见!”
季春之再三行礼,告辞退下了。
李邺把季广琛的信递给了李泌,“着实让人惊讶,豫章县居然会有这么多铜锭!”
李泌看完信微微笑道:“这些矿产品其实都是权贵们的财富,并非朝廷所有,囤积居奇,这是权贵们一贯作风,一点都不奇怪,结果被李璘全部没收,应该是太上皇安排的,估计李璘是打算铸钱为军俸,但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季广琛居然把这么重要的情报告诉了殿下,这应该是他的投名状吧!”
李邺点点头笑道:“人才难得,这份投名状我收下了!”
第653章 拦路抢劫
李璘终于出发了,十五万大军带着三千辆满载粮食的大车浩浩荡荡向东进发,李璘当然有他的计划,他是合法的江南西道节度使,目前他只是失去了西面的一半州县,但东面的一半还在他手中,他现在只是把节度使官衙迁徙到宣州,而并非放弃江南西道。
宣州是江南西道最东面的一个州,宣州边界距离太湖只有一百五十里,最东南的宁国县距离杭州只有三百里,最东北的粟水县到江宁县只有百里。
可以说,宣州就是一个极为完美的跳板,他的十五万大军合法合理地屯兵于宣州,随即可以拿下江南东道的核心,从江宁县到余杭县。
当然,这是两位军师早就给他策划好的方案,只是李璘一直踌躇不定,而现在被李邺逼迫而不得不东迁,可一旦李璘东迁到宣州,他夺取江南东道和淮南道的野心也就彰显无遗。
李璘的大军走陆路离开洪州,与此同时,他的水路船队也出发了,大大小小一共两千艘船只,里面大部分是民船,但也有五百艘中型斗船,两千艘船只分为三批出发,最前面是粮草船,约有一千艘,都是民船,第二批便是运载粗铜和粗银的战船和一部分民船,约七百艘,第三批是运载兵甲物资的战船,约五百艘。
一共两千二百艘船只,但只有三千水军负责保护,这三千水军主要是针对沿途渔民和水贼,并不是对付李邺的水军,李璘心知肚明,就算是三万水军护卫,也不是李邺水军的对手,双方战船实力的差异太大了。
船队沿着赣江向北而行,先后进入了鄱阳湖,天刚亮,第一批船只抵达了湖口。
此时,李邺亲自率领数百艘战船已经等候在湖口了,茫茫江面上,李邺站在一艘万石战船的船头注视远处湖口方向,天刚亮,江面上还有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