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邺沉默了,他明白刘晏的意思,十年时间确实太长了,上百万贯的开支也难以承受。
“刘使君说的其他办法是指永王的船队吗?”
刘晏微微笑道:“永王的船队也并不是永王打造的,也是大唐的长江水军,我们完全可以好好筹划一下,把这支水军弄过来,永王可以得到大唐的船队,为何我们就不行,一文不花就得到一支庞大的船队,何乐而不为?”
李邺欣然道:“我们明天去江夏看看,说不定能了解一些永王水军的情况!”
下午时分,李邺在州衙接见了刺史李洵,听取他的汇报,刘晏则坐在一旁。
“启禀殿下,卑职上任约半个月时间,先用了十天时间走访了汉川县和汉阳县,剩下的时间主要用于了解沔州各方面的详细情况,沔州是小州,水网密布,人口有十七万左右,大部分都在汉阳,农民要么种田,要么捕鱼,要么就是造船、商业、航运或者码头搬运,也就是这几个行当。”
李邺笑了笑问道:“其实你刚刚上任,我也不想多问,就只想问两点,汉阳官府的租金收入以及开支情况,其次,岳州那边有没有什么动静?”
李洵沉吟一下道:“汉阳租金收支问题,卑职专门做过调查,情况比较了解,汉阳县的租金净收入每月一千二百贯左右,然后州衙和县衙的分成是五五分,州衙和县衙每月各得六百贯,然后州衙要补贴给汉川县两百贯,汉川县是农业县,每月租金收入仅百余贯,所以州衙自己每月还有四百贯,州衙没有衙役,文吏俸禄和杂费每月两百贯就够了,另外两百贯用来补贴州学,每月基本上就不剩什么了。”
“汉阳县呢?”
李邺问道:“你了解过他们怎么使用吗?”
“卑职了解过,他们的六百贯钱也是一分为二,三百贯为县衙文吏、衙役的俸禄和一些杂费,像值夜补贴、差旅补贴等等,另外三百贯钱,一百贯用来补贴县学,一百贯用来补贴福幼院的孤儿,一百贯用来补贴孤寡老人,每人每月补贴三百文钱,保证每个老人和孤儿都有饭吃有衣穿。”
李邺愣了一下,着实有点感动,问道:“这是他们县的传统吗?”
“正是,二十几年前就开始了。”
李邺暗暗点头,居然能够坚持救济孤老二十多年,不容易,汉阳县的官员着实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639章 江夏战备
次日,李邺的船队横渡长江,前往长江对岸的江夏县,也就是鄂州。
鄂州是李邺和李璘的借道协议中的成果,把鄂州让给了山南东道,但李邺也知道鄂州和沔州完全不是一回事,沔州是在汉水以西,地理位置上完全融入山南东道,本身也是属于淮南道,并不是李璘的地盘,被李璘强占,现在李邺把沔州拿回来,对李璘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但鄂州却有着重大的战略地位,它位于长江南岸,西接岳州,东临江州,正好位于洞庭湖和鄱阳湖之间,一但占领鄂州,就等于在江南西道内切入一刀,把江南西道一切为二。
李邺也深知,李璘一定会重新夺回鄂州,他便命令雷万春率领五千士兵进驻江夏,只要控制住了江夏,也就控制住了鄂州。
李邺抵达江夏,只有雷万春前来码头迎接,却没看见刺史韦寿春。
雷万春解释道:“韦刺史去其他县里巡视去了,还没有回来,只有卑职坐镇江夏!”
李邺点点头,向四周探望,四周全是船只,几乎都是三百石左右的平底货船,密密麻麻布满了江面,足有数千艘之多,如果说汉阳是长江中游最重要的批发中心,那么江夏就是长江中游最重要的物流中心,来自山南东道、江南西道的民间货船几乎都汇聚在这里,江夏城内有几十家船行,专门承运货物运输,他们不仅有长江,而几条重要的支流它们也同样出没,汉水、湘水、沅水、赣水等等。
李邺视察江夏并不是考虑商业贸易,而是军事防御,李邺想发展的是汉阳,用汉阳的繁荣来养自己的军队,但仗剑经商才是王道,剑在哪里?李邺的目光投到江夏上。
把江夏打造成军港,从侧面保护汉阳,任何想进攻汉阳的势力,都会遭到江夏的攻击。
但要把江夏打造成军港,首先就要在江夏站稳脚跟,李璘想把鄂州和江夏再夺回去,李邺却要把它牢牢控制自己手中。
在雷万春的陪同下,李邺进入了江夏城,三国时代,汉阳是刘表领土中最东面的重镇,长公子刘琦据汉阳,汉阳也成为了刘备势力最后的栖息地,长江对面的夏口也原本是刘表的土地,坐镇夏口的黄祖兵败被杀,东吴随即在夏口筑城,就是现在的江夏县。
千年岁月悠悠已去,江夏城依旧巍然矗立。
整个鄂州也只有四个县,蒲圻、永兴、武昌和江夏,而江夏县是州治所在地,也是整个鄂州的精华,人口、文化、经济,几乎都集中在江夏。
江夏县城墙周长约三十里,城墙高大坚固,护城河宽广,易守难攻,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
李邺望着城内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