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红楼之挽天倾 第795节(1 / 3)

因为这是宫里圣上用来平衡朝局的一把刀,齐浙楚三党哪个不听话,都能以永宁伯镇压之,而齐浙楚三党反过来又能制衡永宁伯。

韩癀叹了一口气,道:“东虏之事,大汉经不起一场伤筋动骨的大败了,永宁伯胜了之后,其他还能再作计较,但如是兵事大败,天下震动,社稷危殆,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颜宏闻言,心思复杂,语气不无嫉妒说道:“他才多大,就已是军机辅臣,一人干系天下苍生,兄长都……”

“自古英雄出少年,他做的事儿也不是寻常少年能够做出来的。”韩癀面色平静,轻轻感慨一句,说道:“永宁伯能否上疏举荐,还是需要去探探口风,看他有什么条件。”

颜宏想了想,说道:“让晖儿过去问问。”

韩癀点了点头,说道:“我也正是这个意思。”

想了想,说道:“就怕白忙活一场,圣意又是如京兆府尹一般。”

京兆府尹出缺儿,崇平帝在拖延了两三个月后,在京察之事抵定以后,并没有从齐浙两党挑人,而是任用了不属齐浙两党的广东按察使饶以周,相当于又从边远省份调了一人赴京。

而前左都御史许庐就是从云南按察使任上,平调到京兆府尹观察京城风向,之后执掌风宪。

这等在边远省份调拨而来的官员,往往没有在南北省份以及中枢为官的履历,在朝中根基浅薄,政治派系简单,入京之后,只要脑子不蠢,肯定第一时间围拢在皇权周围,实心用事,这样就能为崇平帝所用。

可以说,崇平帝已经为齐党退场之后的朝局一步步做起布置。

第657章 黛玉:他……怎么就喜欢她了?(求月票!)

荣国府,荣庆堂

“大爷和史老爷来了。”这时,一个嬷嬷面带笑意地进入厅中,对着屋内正在叙话的贾母以及几人说道。

贾母面上笑意繁盛,招呼道:“快让人进来。”

说着,循声看向从外间而来的贾珩与史鼎二人。

“珩哥儿,鼎儿过来坐。”贾母笑着唤了一声,目光亲切,见着史贾两家亲密无间,脸上的笑意就洋溢不住。

贾珩与史鼎纷纷向着贾母见礼。

待贾珩与忠靖侯史鼎两人落座,贾母笑道:“你们叔侄两个同在军机处任职,珩哥儿又难得回来一趟,你们两个在一块儿好好说话。”

贾珩放下茶盅,轻声说道:“先前已经和史世伯说了不少话。”

史鼎也满面笑意,轻声道:“珩哥儿在外面没少为着朝廷的事儿操持,我看着都清瘦了许多,这几天在家里好好歇歇才是。”

元春娴雅地坐在一旁,柔润楚楚的目光投向贾珩,抿了抿樱唇,妩媚流波的美眸中现出一抹忧思。

珩弟看着的确憔悴了许多。

贾母端详了下贾珩,说道:“珩哥儿他是瘦了一些,听说河南那边儿暴雨,珩哥儿为了抢险,都是吃睡在河堤上,这吃不好,睡不好的,身子骨儿估计都折腾的狠了,这回到家,就好好养养。”

薛姨妈笑道:“珩哥儿年轻一些,年轻人体格壮实,养养就好了。”

“姨妈说的是,养几天就好了。”贾珩轻声说道。

贾母点了点头,说道:“这几天你就好生在家里将养将养,我瞧着宫里也是这个意思,总要让人缓口气。”

贾珩道:“宫里放我了几天假,不过,如是衙门里有事儿,仍需要去坐衙问事。”

周氏笑道:“老太太,珩哥儿是个大忙人,这朝堂是须臾离不得他的。”

几人说着话,史鼎坐了一会儿,领着夫人周氏,告辞离去。

待贾珩送别史鼎回来,贾母好奇问道:“珩哥儿,刚才听你婶子说,你大伯想外放河南?”

贾珩怔了下,说道:“是有这么一回事儿。”

“那你……是怎么想的?”贾母苍老眼眸中现出好奇之色。

贾珩道:“河南方经离乱,也需得一位武勋坐镇。”

说着,也不继续往下延伸,而是轻声道:“老太太,在家里也不好谈这些朝中的事儿。”

贾母心头一动,连忙点了点头道:“朝堂上的事儿,家里是不好提着。”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同气连枝,这才有个互帮互助的样子。

王夫人眉头皱了皱,捏着佛珠的手也不由紧了几分,果然让史家的二老爷去河南做封疆大吏。

按理说,一笔写不出两个贾字,外放封疆这种好事儿,他怎么就不想想老爷呢?

因为众人皆不知王夫人“异想天开”的心思,故而倒没有人将注意力留在王夫人脸上。

贾母又问道:“珩哥儿,你晋爵的事儿,什么时候祭祖?”

贾珩想了想,说道:“后天罢,后天好像是个吉日,开祠堂祭祖,顺便这两天也准备准备。”

贾母笑了笑,道:“好,等会儿别忘了通知各房的人,你和凤丫头好好商量善良,得好好准备准备才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