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芳瞥了一眼蟒袍少年,心头冷笑连连,小小年纪,仗着圣上信重不知天高地厚,以臆测而决断军国重事,岂堪任军机大臣?
崇平帝这时岔开话题,说道:“李阁老前日去了北平,传来消息,已拿下蓟镇总兵唐宽,着人槛送京师,北平经略安抚司初建,尚需粮秣辎重,户部是怎么安排的?”
召集一众阁臣、军机司员共议兵事,自然不是单独议着贾珩所提的一桩事,还有前日贾珩所奏的李瓒已整合北平方面兵马的消息。
这时,杨国昌面色微顿,道:“原本拨付北平都司的粮秣、军械,照常供给,如是不够,老臣再协调户部与兵部。”
崇平帝看向施杰,问道:“兵部?”
施杰面色微顿,道:“军械甲胃,已准备有数,这几日正朝北平府转运,另北平府也有不少匠师作坊,可保供应无虞。”
崇平帝点了点头,道:“一为人事,一为钱粮,如今钱粮馈给不缺,关键还是选人、用人,兵部对原边将考核,能上庸下,也要及时跟进。”
军机司员杭敏拱手道:“先前阁老赴北时,已从武选清吏司带走了相关边将的履历文册,微臣这几日也会随时将将校考核,”
“不要局限于边将,如有合适人选,可从西北、云南两地调拨百战之将。”崇平帝澹澹目光掠了一眼金、穆二人。
他让东平、西宁两家进京,并为其子弟安排进军机处,正是以收两家之心。
杭敏拱手应是。
柳芳附和说道:“圣上所言甚是,边事不振,全因将校无能,累死三军,我大汉勐将如云,择良将镇北,可一扫颓势。”
崇平帝看了一眼柳芳,旋即道:“如今蓟镇总兵缺人,兵部相关可有良将推荐?
贾珩此刻听着君臣问对,面色沉肃,缄默不言。
就在这时,崇平帝忽而问道:“子玉。”
贾珩神情一如往常,说道:“臣以为还是要等李阁老来的奏疏,李阁老应该会提及蓟镇总兵人选,只是兵部方面也可拟出备选人选,以供圣上和李阁老参酌。”
面对天子的垂询,他如果此刻拒绝出言,就是政治不成熟的表现,不说心怀怨望这般严重的话,会给人的感觉,抗压能力不够。
然而贾珩这献策一幕,在柳芳眼中就有几分死撑的意味。
或者用后世之言——挽尊。
毕竟方才一个提议被群臣反对,对其信心也有不少打击吧?
官场上,一般而言,提议响应寥寥,或者无人赞成,基本就约等于反对。
第540章 宫禁重地,成何体统!
含元殿
崇平帝点了点头,算是认可贾珩建言,吩咐说道:“兵部,武选清吏司要拟出将校名目来,将京营、地方都司的官将,择选忠勇智谋兼备者列入,以供参酌。”
杭敏拱手道:“臣遵旨。”
这时,军机司员金孝昱目光闪了闪,抱拳道:“臣以为当对京营诸将仔细甄别、考察才是,军机处与闻枢密,会同兵部考核才具,输送北平经略安抚司。”
贾珩面色谨肃,朗声道:“圣上,臣以为此议可行,臣愿亲领此事。”
此时金孝昱脸色一黑,心头就有些不悦。
他这番提议,自是为了自己可以插手京营做准备,这贾子玉竟这般贪功揽权?
崇平帝点了点头,看向贾珩,目光温和几分,道:“你和施卿多多商议才是。”
虽然对其方才提议未予采纳,但由贾珩领兵京营,钳制武勋的政治布局,依然未变。
只是也不知为何,崇平帝忽然觉得心底深处有一些隐隐的失望。
终究是年轻,纵然天赋异禀,才情过人,可未经战事,尚需多加磨勘才是。
毕竟这般多的军机和内阁阁臣,只有一个杭敏与史鼎不痛不痒的赞同,其他人多是对贾珩的提议反应冷澹,这就说明对贾珩关于河南局势的推断并不认可。
只是,方才所议为调兵必要性论证,而非人事任命和国策走向,也就没有争执的剑拔弩张,可恰恰是这种冷飕飕的议事气氛,比那种言辞激烈、赤膊上阵的议事氛围,让身为御极天下十数年的崇平帝,更能“觉察”出贾珩所提议不够成熟。
一般情况下,一项提议也好,或者一个推断也好,没有获得广泛的支持和赞同,那么只有一个缘故——价值不高,甚至没有价值,连引起争论的价值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