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忠顺王府的事儿,他都上着心呢,大丫头的事儿怎么可能不上心?”
经过先前一事,贾母也看明白了,说不得元春之事,心头也有定计。
王夫人闻言心头一酸,眼泪汪汪。
薛姨妈打了个圆场,笑了笑,道:“老太太说的是,我刚才听着珩哥儿的事,都觉得险的慌,这在外面与人厮杀,您瞧瞧他拢共儿也才多大?就做着那样大的事!不过,姐姐刚刚也是关心则乱,这为人母的,怎么不挂念子女的终身,不过珩哥儿说的也对,贾家的女儿不愁嫁,现在不就是人家踏破了门槛,这又是藩王,又是将门,您瞧瞧是不是?”
这几乎是一个“逆向思维”的新角度,好比“负增长”,“温和滞涨”之类的高情商a4凋花工艺。
只不过这的确是薛姨妈的心里话,她家宝钗,怎么就没有藩王,将门也行啊……
贾母点了点头道:“我这个孙子,什么事儿心头都有数的,响鼓不用重捶,他肯定是有着好打算,好了,宝玉他娘别哭了,你忘了宝玉的事儿,不论是宝玉,还是大丫头的事儿,珩哥儿什么时候也不会不管的。”
这时候,提及宝玉,自然是说,不论是宝玉还是元春,都让贾珩这个族长操持着。
众人闻言,心思古怪。
老太太真是什么时候都能提上宝玉。
凤姐拿着手帕捂着嘴,道:“老祖宗说的是,珩兄弟当初就是这么说的,再说珩兄弟要管着的事儿,就没有管不好的,刚刚太太也是着急了,这也没什么,话说开了就好了,这不老爷还在的吗?老爷和珩兄弟凡事商量着,太太还有什么发愁的。”
凤姐一劝,薛姨妈也在一旁劝着。
邢夫人旁观着这一幕,心头暗暗叹气。
自老爷被流放后,现在荣宁二府,东边儿势大,可是愈发显着那位珩大爷了,一家子都要讨好他。
嗯,她回头是不是想个法子,缓和一下关系?不然在这个家里,她似乎都有些没法呆着了。
众人劝了一会儿,王夫人也不再抹着眼泪,只是眼圈儿发红。
贾母转头看向元春和探春,唤道:“大丫头,三丫头,扶着你娘回去歇着吧。”
元春与探春低头应着,领着一众丫鬟、嬷嬷,搀扶着王夫人离了天香楼。
贾母又是叹了一口气,看向容色清丽的秦可卿,道:“珩哥儿媳妇儿,你是个识大体的,也别和宝玉她娘一般见识了。”
秦可卿展颜一笑道:“老太太,既然话说开了就好,家和万事兴。”
“这话说的是,家和万事兴呐。”贾母点了点头,赞同说着,然后看向黛玉,轻笑道:“玉儿,今儿是你的生儿,没想到最后闹这么一出,也委屈你了。”
黛玉手中正摩挲着那平安玉符,闻言,忙转过螓首去,柔声道:“外祖母说的哪里话?大姐姐的事儿,我们也都惦念着,珩大哥能和舅母就此说开,以后好商好量,也是一桩好事了。”
薛姨妈也道:“老祖宗,一家人不就这样?都没有坏心,想法不一样,吵吵闹闹都是正常,珩哥儿也是心疼大丫头,您瞧瞧,再说那个什么王爷,珩哥儿还不是管着。”
“姨太太这话说的是。”贾母听着这话,心头也有几分偎贴,笑了笑道:“是这个儿理儿。”
方才她也有些担心,珩哥儿再与宝玉她娘生着裂痕,可想想珩哥儿待大丫头还有三丫头都当成亲妹妹一样,也不会记仇才是。
第495章 崇平帝:焉敢如此,焉能如此!
话分两头,却说戴权与贾珩分别之后,就骑着快马,领着内卫扈从,前往重华宫。
此刻,已是近傍晚时分,天地苍茫,光线昏暗。
是故,体和殿前,廊檐上的八角朱红璎珞宫灯,已经点了蜡烛,光影随风摇晃,风雨中洒下一圈圈彤彤光影,落在已为雨水所覆的丹陛上,似有光影流动。
殿前空地上,一道苍老的身影倒映在冰冷玉阶。
忠顺王低着头,双肩耷拉,鬓发随风飘荡,眉头紧皱,忍着来自双膝处的痛苦。
也不过才跪了二个时辰,就觉双腿酸痛,眼前阵阵发黑,而心头涌起不知从何而起的恐慌和悔恨。
当初,他真是猪油蒙了心,怎么能想着动皇陵的手脚?
如果不是皇陵,单单凭借他当今长兄的身份,只要不犯谋反大罪,纵然犯再大的错,谁也动不得他分毫。
现在……什么都完了。
这时,红漆门框之畔,重华宫总管太监许灌,与几个小内监垂手而立。
许灌看着着头发灰白、两鬓微霜的的忠顺王,心头暗叹,只怕老王爷这般跪着,要跪出病来才是。
自打午后,太上皇下令让忠顺王跪在殿外,等待府卫查证真相,一下子就过去了一两个时辰,这纵然是年轻力壮的人都顶不住,遑论一个年过半百的老王?
况且,正是早春时节,春寒料峭,加之又刚刚下了一场雨,这会儿凉风阵阵吹来,裹挟着阵阵湿冷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