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1983渔耕山海间 第336节(2 / 3)

三艘船同时返回岸边去卖出鱼获,而是其中两艘先返航,另外一条则延长至七天,呆在这儿继续捕捞。

等到那两条船休整完两天,返回越冬地时,留守在此的那艘船再离开这里,返岸出售鱼获。

也就是说,无论哪天夜里,都至少会有一条船留在这里守夜。

其实到目前为止,至少还没有外人的船跟着他找来越冬地。可能是因为这年代就算是其他普通的深海海面,冬季鱼虾量也是非常可观的吧。

当然,相对后世而言,这年头能够开来深海的大钢船本身也不算特别多。

但为防万一,他还是觉得有必要以这种时间上错开的方式,保持整个冬捕季节,都有自己的船留守在越冬渔场。

以前单独一艘“自强号”,天气情况比较理想,每周都能正常出海的前提下,一个月能有五万左右的收入。天气不理想,休整在家的时间多,至少一个月也能有三四万。

如今三艘大船,每个月的收入能达到十几万。当然,仅限于短暂的冬捕时节。

每次前往银行存钱,只要去的不是浅锣区的建行,而是去的滨舟区工行,梁自强都会习惯性的从雪鹭鸶宾馆的门外远处经过。但此后的几次,暂时都没见着邓招财。

一转眼,两个月过去了。1986年的元旦来临,再有一个月多几天,就又将是新的一年春节到来。

趁着休整,梁自强与父亲、大哥还有岳父、舅哥他们一起,从虾塘、海边基围塘各捞起了一部分的明虾,去往县城渔港的韦攀那儿售卖。

现在几十亩的规模,明虾多了,自然更需要分批卖出了。

明虾的养殖周期不像石斑、笛鲷那么长。半年已满,明虾初步是已经可以卖了。当然他还留着一半左右,等到过年后的3月左右再卖。

到那时,整个市场已经忍受了好几个月的渔业淡季,包括明虾在内的各种海鲜都供应短缺,价格比起现在并不会下跌,只会更高。

亩产依然只维持在一百五十多斤左右,梁自强一个人有四十亩,预估能有六千来斤的明虾。

这次清空了一半的虾塘,估计捞上来的虾有三千来斤吧。

另外,父亲、大哥也同样是把他们各自那十亩塘清空了一半,载上明虾前往县城。

两条船。梁自强这条莲纹船上坐着他自己跟岳父、舅哥们,那条凤尾船上则坐着父亲与大哥。

到了渔港,这个自然不去老肖那边的公家收购站了,那边只会一板一眼给养殖价。

只有韦攀这边经过了多次的合作,能够给到跟野生明虾一样的价格,而且据说那些拿货的还点名要。

来到韦攀的收购点,人还没进去,韦攀已经迎上来了。

因为他上次来渔港卖那些深海鱼获的时候,就已经同韦攀口头约好,会在这一天带明虾过来卖。今天韦攀正等着呢。

听说这次光是梁自强就有三千来斤,梁父梁天成那船上还有不少,韦攀高兴得眼睛都小了一圈,成了一条线。

去年虾不多,韦攀已经尝到了甜头,今年的量不知要多出来多少倍!

不用梁自强说,韦攀店里那些干活的已经跑去了船上,帮着陈大刚他们一起,把一筐又一筐的明虾往船下抬,然后抬往店里去过秤。

等所有的虾都秤完,加了起来,梁自强这次载过来的明虾有两千九百八十二斤,差不多接近四十亩虾产的一半,只是没准确到那个程度而已。

由于临近春节,明虾收购价比起平时的十二块又略微上涨了点,能够按十二块零五毛的价钱收。

梁自强这一船明虾,算下来竟然达到了三万七千二百七十五块!

第433章 父亲与大哥开户

要不是承包了越冬渔场那种特殊海域,单论平时深海出海的话,出海几个月都抵不上这些养殖明虾的收入。

梁父这次捞过来的明虾有五亩左右,也卖到了九千四百来块钱。

梁天成跟他差不多,到手也是九千好几百。

这么大一笔钱突然到手,梁父、梁天成都还从来没遇见过,还在收购点的时候人就已经显出几分手足无措了。

做完了生意韦攀请他们几个一起坐下喝了一小会茶。

临走,梁自强把下次大概在春节后3月份过来卖虾的事说了下。

本来梁自强是打算让岳父、舅哥乘坐父亲的凤尾船先回村,而他自己还想去趟城里,把手头刚到手的三万多存了。结果父亲跟大哥手里各多出近万块,也很忐忑,不放心把这么多钱长期放在家里。

可如果要存的话,今天出来急,他俩也没提前带上身份证,最后梁自强决定先同他们一起回村,等明天他俩把身份证揣上,自己就带他们一起去银行办存单。

凤尾船、莲纹船一路开回了鲳旺村。

下了船,梁自强让岳父、舅哥也都一起回桔子坡。

陈香贝早已张罗好一桌饭菜,见阿强还有自己的父亲哥哥都从外边卖虾回了,高兴地吩咐吃饭。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