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清末的法师 第932节(1 / 2)

本杰明·戈德伯格见没人敢多嘴,很满意的点点头:“刘艾,你将男人,女人和小孩分成三队。男人割草,运送,女人扦插,小孩浇灌,拎不动桶没关系,只需要拿自己的水囊汲水,每囊水浇灌二十株小苗,排队前进……”

男人粗心,女人细心。所以男人割草,女人扦插。

而小孩子力气小,但腿脚灵活,负责浇灌。

本杰明·戈德伯格事无巨细,统统筹划分工。

但是这些百姓脑袋都不太灵光,加上刘艾没学过算数,闹得鸡飞狗跳手忙脚乱。

刘艾抱怨说:“看看,这日头都老高了,还没开始干呢,等赵掌柜回来,必然训斥你胡闹!”

“呵呵,俺师父惯着俺,就算俺把天上飞拆了他也不会说啥。”本杰明·戈德伯格自信的说。

刘艾无话可说。

如此折腾的半个上午,终于才开始正八经干活。

古丽扎尔一直在旁边好奇的看着,觉得十分有趣。

以往,这些百姓自己干自己的,割一捆草,再扛着去扦插,然后再浇水,孩子在旁边帮忙打下手。

看似有条不紊,每天的工作量却有限。

但经过本杰明·戈德伯格这么一闹腾,不断调整,半个上午快干出来全天的量了。

因为每个人都闷头干,不必因为分工而分心。

古丽扎尔问:“平时都要浇灌很多水的,只浇少许草场能活吗?”

本杰明·戈德伯格取出几张纸,上面画着图表:“其实贫困是有陷阱的。

你看,无论是植物生长速度,还是人力,都是有极限的。

沙漠植被耐寒耐旱,据我记录看,无论浇多少肥液,都不可能无限生长。

人力也是如此,他们确实每天都在辛勤劳作,中国的百姓是我见过的最勤奋的百姓,但是他们将大量时间浪费在来回奔走的路上。

据俺所知,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人,如果每天从粮食中摄入能量增加10%,生产力最多能增加4%。郭秃娃给他们发放的粮食,足够吃饱一天两顿饭,也就不会大幅度增加生产力。

所以,即便增加粮食发放,他们摄入能量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一定不是s形曲线,而是反向l形曲线,这时候要增加生产力,就需要进行流水线配合作业……”

几张图表上,清楚的表明了植物生长的速度和浇臭液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力和摄入量,人的劳作分配等等关系。

古丽扎尔不明觉厉。

郭秃娃却忧心忡忡道:“那今天干的活比往日多,是不是就要多发粮食?咱们粮食也不多了。”

本杰明·戈德伯格摇头:“俺这一路漂泊观察,发现当百姓摆脱饿死的困顿后,他们或许就不会只买能供给能量最多的粮食,反而热衷于美食,否则就会心生怨气……”

对需要自给自足的自耕农,或许还会继续节衣缩食。但对于工人,尤其如此。

但即便最穷的人,也是要偶尔打打牙祭的。

所以,本杰明·戈德伯格给出的建议是,晚上不加餐,但要给点油水荤腥……

众人虽然觉得掌柜的这个徒弟好像聪明到让人不理解,但还是将信将疑……

第703章 这药一定是极好喝的

等过了午时,有些人又饿又累,开始出现偷奸耍滑者,和自顾自的去按照自己节奏干活的人。

本杰明·戈德伯格也不阻止,而是默默记住他们的名字,然后交给郭秃娃,告诉他:“等晚上,别人都能吃上肉喝上汤,唯独这几人没有。”

王改名皱眉:“那岂不是会滋生不满之心?”

“不。”本杰明·戈德伯格说:“这叫鼓励默认选项。”

王改名纳闷:“什么向?”

本杰明·戈德伯格只是笑了笑。

何为默认选项?

美国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制疫苗。

那时候,接种疫苗需要花钱。

百姓或许知道,此时的小小付出,在将来的某天,必然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

但是,多数人会觉得,钱还是要花在当前更重要的事情上。

于是,接种疫苗就会无限期的拖延。

部分地区,便用一些小恩惠鼓励接种疫苗。

当接种疫苗的人多了,只有少数人没有接种,少数人就会惴惴不安。

当疫苗普及,持续两代人,接种疫苗就成为了当地人的默认选项,仿佛天经地义。

本杰明·戈德伯格说:“人越穷,越不思考改变突破,只想着持续挣扎;人越穷,越不在意健康;人越穷,越要面子,倾家荡产靡费无数来置办彩礼举办婚礼……

穷人喜欢为自己贫穷打造永远都爬不出的深渊。如果有人点破,穷人会说,活着就已经全力以赴,哪有精力想那么多,你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俺在藏地,碰上一户牧民人家,他们说自己不会做生意,也绝不想着去学习如何做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