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人,此时肯定想尽一切办法也得逃出天津城这个是非之地。
可赵传薪不是一般人啊。
津南这块区域,距离北洋军的大营很近,毕竟东南角就是小站。
赵传薪没跑,相反,他找了个建筑密集的区域,换了一套行头,大摇大摆的住进了一家大饭店的顶层最好的套房。
此时的他穿着一袭青色长袍,戴着一顶圆礼帽,手拄着文明杖,再戴上眼镜,显得文质彬彬,像个教书育人的先生似的。
交完房钱,还定了餐后,赵传薪便施施然回房间休息去了。
在他回房间后,
时不时的,有巡警和北洋兵在大饭店门前经过。
而此时他们却没有进入这些场合搜捕,而是赶往天津城的各个出入口要道,以及车站和码头拦截。
他们不知道,赵传薪就在他们头顶一边吃饭一边看着他们忙活。
有服务生推车进来送餐,赵传薪擦擦嘴对服务生说:“哎,你看这些大头兵,日子过的真充实,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
服务生跟着吐槽说:“可不是,也不知道天天瞎折腾啥,折腾两天了。”
赵传薪一锤定音:“吃饱了撑的呗。这是给你的小费,平时不要打扰我,我要好好的睡一觉。”
“放心吧,先生,保证让您休息好。”
说完,推着餐车恭谨的退了出去,将门关好。
赵传薪在里面把门反锁了,吃饱喝足后,美滋滋的躺在床上睡觉。
在他蜗居在大饭店里的时间里,以他为导火索发生的这些事,在天津城,在京城,乃至于在全国都掀起了轩然大波!
第222章 我要打一千个
首要轰动的大事,是赵传薪在天津城北洋大学礼堂内,与袁大头的北洋兵发生冲突。
作为当事人之一的英华,又是《大公报》的主笔,他不可能袖手旁观,任由别的报纸第一时间去刊登。
更何况,他还拍了照片,拥有全套第一手资料,连访事人都省了跑腿的工作。
但这件事,涉及到清廷的一桩大弊案,他报道的时候,又必须保持一个很微妙的中立态度,否则将会卷入官倾轧中。
他须得小心再小心。
所以,反复斟酌推敲文字,修改数次,然后马上递交刊印,最新一期的《大公报》提前出炉,以最快的时间出现大街小巷。
第二个出炉刊载此事的报纸,令人意外的是《泰晤士报》。
这是因为北洋大学的英国外教老师,将亲眼目睹的经过第一时间告诉了他的朋友——《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乔治·沃尼斯特·莫理循。
这两份报纸的影响力,目前便足以覆盖天津城、京城甚至全国的中外人士。
不过,让人不解的是,两份报纸内容看上去有点出入,值得推敲。
《大公报》摘选:赵利用地形之利,与王占元所率北洋军勉力周旋。枪火轰鸣,子弹乱飞。吾与一众师生在礼堂内只闻其声不见其场面,最终战火平息,赵已站在了门外的血泊中……
在标题上,和内容中,他的确采纳了赵传薪那种“标题狗”的噱头,只不过略作修改,让读者尽量不会事后因此而愤慨,又能充分博人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