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明日不必早起送我。”
“嗳。”金佩心口暖暖的,顿时觉得大人不管娶不娶夫都好,大人就是大人,她才不要学着其他人那样催大人去做不喜欢的事呢。
夜再次静了下来,一番折腾下宋观清困意消散,琢磨着做点什么打发长夜漫漫。
趴在肩上的小蛇挪了下来,尾巴紧紧卷着宋观清的手腕,柔软的身躯弯着把脑袋搭在了掌心,吐出的信子拉拢在外,赤色的眼睛亮着光泽。
短短几天的相处下来宋观清逐渐摸索出小蛇的性格,这副模样定然是受了什么委屈,借着光仔细打量片刻,在粉嫩蛇信上发现了一个不甚明显的小水泡。
宋观清立马想起脱落的灯罩,估计小蛇捕猎结束被灯吸引,顶开了罩子吐信一试探,结果可想而知。
宋观清忍住笑意,“下次离烛台远点。”
本是想送小蛇回窝,再将明日回给母亲的信写好,奈何小蛇耍赖地缠上她胳膊,最后干脆身体当绳把宋观清两个手腕绑在了一起。
无奈之下宋观清只好放弃打算,躺回去打算睁眼到天明,可奇怪的是肌肤上冰凉的温度和柔软丝滑的触感让她逐渐放松,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
小蛇不喜欢睡在窝里而是喜欢贴着她睡觉,是宋观清连续三天早上在被窝里发现小蛇得出的结论。
一条竹叶青寿命大概在七八岁左右,对人来说实在不值得一提,宋观清想小蛇短暂的生命中只需要吃饭、睡觉和喜欢的东西贴贴就好,于是非常顺利的说服自己每晚允许小蛇上床。
宋家非是普通农户,宋母是清河县下莲花镇的镇长,大半辈子守在岗位,宋观清任职清河县县令后她才稍微松口气,放心下来去琢磨自个的喜好。
母亲一封家书来催,宋观清哪怕再不愿也得回去。两边距离不远,马车一个时辰就能到。
莲花镇因镇里有一大片莲花池,偶然一位诗人路过此地留下一首赞莲诗得名,一直延续至今。
宋泊荣收到女儿回来的具体时间,一大早就张罗着家里头佣人备菜,还亲自下厨清炒了道豌豆虾仁,闲不下来又跑后院拔了地里的杂草。
临近午时宋观清马车到了,二话不说领屋里先吃饭。
一桌子合胃口的家常菜一尝便知道哪道是出自母亲之手,宋观清干脆勺子舀了拌着饭吃。
宋泊荣美滋滋地瞧了眼自家夫郎,意思自己没白下厨,姑娘肯定得多吃一碗饭。
江知然一侧眉毛挑起,年近四十的容貌依旧美丽,岁月留下的痕迹成了他独有的韵味,一颦一笑尽显风韵。
盛了碗汤放宋观清手边,笑眯眯的问道,“最近县里头忙不忙啊?”
宋观清捧着碗喝了一小口,“和往常差不多。”
“公务是忙不完的,得劳逸结合。”江知然面上保持着微笑,桌底下冲宋泊荣轻踹了一脚。
后者立马接收到夫郎暗示,清了清嗓子,语重心长道,“最近有没有碰上哪家比较合眼缘的公子啊?”
该来的总会来,宋观清既无奈又不想糊弄父母,如实道,“清河县目前还有许多问题存在,女儿暂时没有把精力和时间浪费在其他地方的打算。”
宋泊荣赞同地点头,又被自家夫郎踹了一脚,立马改口道,“那不成啊,你总不能一辈子不成婚。”
从宋观清年岁到了却没苗头开始,每次回来总要被催问婚事,往常宋观清以公务繁忙为由推辞,不知道是不是用的次数太多,这次没了作用。
宋观清只得道出了内心对婚姻的真实想法,“女儿没打算孤寡一辈子,只是缘分没到。若是为了成家而成家,反倒显得我不尊重对方了。”
想法在大多数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自由相恋当然是有,但更多是父母之言,媒妁之约。
两方一合计年龄家事相当,就可以找个合适的时间上门提亲,感情到底如何还得看婚后相处怎么样。有如胶似漆,就有相看两厌,谁都说不准。
此话一出可把江知然难到了,他跟宋泊荣是成婚当晚见的第一面,日子过得如何从他样子就能看出来。一个小镇长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关键是没那么多花花肠子,相处久了感情自然就有了。
宋观清自小就有想法,决定的事情很难改变,江知然只好退而求其次劝道,“你整天府里衙门两头跑,哪里能碰上郎君啊。下午镇上来个戏班子,不少人去看,你跟着过去凑个热闹,说不准就有看顺眼的。”
宋家祖上往上数,就宋观清当的官最大,但宋泊荣和江知然没像其他当官的父母那样,非要孩子娶个对仕途有帮助,或者门当户对的富家公子。
唯一的要求是宋观清喜欢就成,哪怕对方是山村野夫,只要诚心对宋观清好,其他一切都可以忽略。
宋观清明白父母的担忧,也知道他们对自己的婚事已经足够尊重,再驳面子就是她这个做女儿的不对了。
宋观清点头算是应下了,又问,“怎么不见宋钰?他最喜欢听戏了,不喊他可是要闹脾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