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415章 找自信(1 / 2)

中医还是有很多传世之作的。

张仲景的《伤寒论》,还有《本草纲目》,包括《黄帝内经》等等,都是经典之作。

但是,有关病例的记载很少,大多是一些有关名人的病例。

不过,中医不只为名人服务,陈平安觉得中医给人治病的经典案例,都有必要记录下来。

甚至一些西医治不好的病,中医给治好了,哪怕只是“凑巧”地治好了,那也要大力宣传,要狠狠打西医的脸。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不伤害一下西医,怎么显得中医牛逼呢?

要知道,二十多年前,大夏国京都那场人传人的病毒,就是从欧洲传回来的,全世界都没什么好法子,最后是中医发力,助力全世界度过难关。

却偏偏有人看不清,不知道中医的牛逼。

讲真,有点丢人!

如果把这些病例记载下来,印刷成册,搞好宣传,不也能慢慢提升民族的自信心吗?

干中医,首先就得让中医人自己有信心。

“师傅,还得是你啊。”

华文雄眼睛一红,冲陈平安竖起了大大拇指,由衷赞道。

这可不是拍马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

虽然病例整理很麻烦,但成就感很足。

举个例子,同样一个病例,十名中医能开出十个不同的方子,因为中医用药有“君辅”之分,“君”药可能相差不大,但“辅”药区别就大了。

所以,这就需要华文雄找更多的权威中医人,参考病例,给出不同的解法。

就像是小学生做数学题一样,同一样的题,解答方法不一样。

华文雄感觉自己浑身充满了力量,虽然已经八十多岁了,他还能拼,还能干!

“多给年轻人一点机会,你啊,负责审核就行。”

陈平安也有点心疼这个老宝贝儿徒弟了,华文雄医术可能不如自己,但对中医,对中医人这份儿心。

“年轻人一定要多上手,敢上手,敢于论证。”

这是陈平安的来时路。

当年陈平安在医学院主要是研学西医,中医是跟着爷爷在老医馆学的,白天的时候,爷爷总会让自己上手。

陈平安给人把脉开药之后,这还不算完,还得接受老爷子的考核。

首先病是如何确诊的,凭的是什么,这得说清楚。

开的药方依据是什么,最后还得问一句有没有别的法子。

就在不断辩证的过程中,陈平安的医术大涨,同时对自己也更有信心了。

这也是为什么,当时陈平安在华文雄面前,在被无数人嘲讽这么年轻不懂中医的时候,陈平安能够镇定自若的原因。

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走自己的路子,陈平安不确定,但至少陈平安认为这是个法子,可以尝试一下。

中医要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什么法子都得试一试。

“嗯。我都记下了。”

华文雄眼里有些浑浊,“师傅,中医庆幸有你啊。”

“扯淡,别给我戴高帽子了。”

陈平安摆摆手,这些吹捧他可不乐意听,他更愿意干点实际的事情。

在中医学院转悠了一圈儿,陈平安又提了一些小意见,比如图书馆,不能只放中医方面的书籍,西医书籍也得有所了解才行。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

包括寝室图书馆这些地方,晚上都不能断电,方便一部分学生晚上加班。

当医生,就别老想着有稳定作息时间了。

陈平安就深有体会,当年在中医馆的时候,自己正上着大号呢,爷爷跑出去下棋遛鸟去了,来了患者,情况危及。

陈平安只能用力夹断,然后提上裤子给人治病。

现在也一样,比如医院的急诊室,很多急诊医生一晚上想抽空喝口浓茶都难。

学校食堂晚上也别锁门,给留个小窗口,学医很累,营养方面要跟上,大半夜肚子饿了,得让人家有口热乎汤喝。

咱们把工作做好,把退路给大伙儿留好,还愁没有人来学中医吗?

将来等中医学院有名气了,第一批学生成才了,在各大医院展露峥嵘的时候,甚至可以跟很多医院签订合同。

他们可以直接从咱们学校签人走。

陈平安知道现在的医疗系统,国内很多医学生毕业,进了医院虽然有工资,但大多干的都是跟班的活儿。

几乎每一个实习生都有老师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