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672节(2 / 3)

惜之心,一直不吝于栽培提点,当下同样认真叮嘱道:【战事虽近尾声,亦不可掉以轻心,记得我与你说过的话,无论何时都不要试图与百姓为敌,民心逆反则祸患反噬不息……】

楼景山认真应下,几分忧心地看着肖旻,拱手道:【此去岭南,肖将军务必保重。】

【会的。】肖旻笑着拍了拍这位年轻人的肩膀:【你若果真挂心我,便早日结束这里的战事,带着你的五万兵马前去岭南助我。】

圣人甚是看重岭南道的归属,并有意借岭南的地理位置来日夹击剑南道与黔中道,因此密旨上有言,待卞军之乱彻底平息,便使楼景山率军前去与肖旻会合。

楼景山听得肖旻口中那一声“你的五万兵马”,心中一凛,忽觉肩上有了责任,遂向肖旻深深拜下:【在下必不负肖将军所托。】

交接罢一切事务,肖旻做完自己能做的一切之后,便带上十万兵马,动身赶往与道州相邻的岭南道。

这一日,南地天色晴好。

这些时日来,敖副将已隐约察觉到自家将军心中似有别的打算,值此上路之际,试着问了一句:“将军,咱们此去……”

马背上,肖旻难得畅快一笑,道:“平岭南乱象,定天下大局!”

敖副将脊背一直,紧接着见肖旻转过头去,又与他道了一句:“不为朝廷。”

敖副将眼神微震,抱起攥着缰绳的拳头,掷地有声地道:“末将誓死追随将军!”

肖旻最后回头看了一眼道州军营的方向。

在朝廷的一次次抉择之下,他已尽罢自己一切能尽的责任,“此去”心中无愧。

当初岳州瘟疫之事,在那场持续到天明的厮杀炼狱中,他在那莫大的迷茫中,看到了当权者的本相,与当朝将尽之气数。

而今,他也终于要去走自己真正想走的那条路了。

孤身投奔新主,难免诚意匮乏,既然朝廷还需继续用他,那他便以这十万兵力定下岭南,磨锋手中刀刃,恭候新主之令,践行太平之约。

肖旻遥望北方,策马而去。

冬月里的江都城,也落了一场细碎的小雪。

此日,一支自西面而来的商队,经过查验之后,被放行入城。

商队中,一辆马车内,有少年打起车帘,沿途将街景尽收眼底。

商队在城中一处客栈中暂时落脚解乏,临近晚间,小雪已经休止,商队中的那名少年系上一件湛蓝色披风,罩上挡风的兜帽,带上两人,出了客栈而去。

江都不设宵禁,轻薄的小雪覆在青瓦之上,此时街道上人流如织,灯火与雪光相映之下,好似为这座城池点缀上了一抹天人相合之华彩。

少年行走其中,多有不切实际之感。

这般时辰,无二院早已散学,学生们出入说笑着,少年人来到了这座传闻中的学馆内,道明了想要求见院主郑潮的来意,并自称是旧识。

管事见这少年气态不凡,便令其稍候,向郑潮通传而去。

郑潮孤身一人,早先谢绝了常岁宁在城中为其置办居所的提议,一直都住在学馆中。今日落雪,他早早用了晚食,正打算歇下,却未曾想有晚客到访。

且来客的身份也叫他十分惊异。

郑潮看着在自己面前摘下兜帽,露出了一张俊逸脸庞,向自己施礼的少年,颇感惊异:“长孙郎君?”

“郑先生,许久不见了。”长孙寂直起身来。

郑潮忙请他坐下说话。

书童奉上热茶,复又退去。

你来我往的一番寒暄中,郑潮无声猜测这长孙寂的来意。

此前他经过黔州时,曾得长孙家相邀,与这位年少的长孙氏家主有过一面之缘。

那时,长孙寂试图邀他一同辅佐荣王,他婉拒之后,长孙寂又提到了常岁宁,大意是想与常岁宁一同择主辅之。

郑潮彼时就觉得这个想法太过异想天开,只婉转地提议长孙寂可以向常岁宁去信一试。

谁曾想,这位长孙郎君,竟然会亲自来了江都……

那么,长孙寂此来的目的,是他郑潮,还是常岁宁呢?

若是依旧对他郑潮念念不忘,那他当真要赞一句少年人胆量可嘉,敢来江都挖人撬墙角,那不是老虎头上拔毛吗?

而若是为了说服常岁宁归顺荣王……那便不是拔毛那么简单了,郑潮更愿称之为羊入虎口。

长孙寂虽不过十五六岁的年纪,成长速度却是有目共睹,他未急着切入正题,一盏茶用罢,才道:“黔州一别后,先生似乎改变颇多。”

郑潮一笑,点头:“江都风水养人。”

长孙寂也露出笑意:“看来先生在这风水宜人之处,找到了心中归宿。”

他道:“江都的确是个好地方,晚辈一路而来,常有误入桃源宝地之感……先生所追求的学政之道,的确惟有江都与常节使能给。”

郑潮笑着叹息一声,间接表明态度:“是,得此知遇之恩,自当竭力相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